明明是找工作,却变成了贷款培训。最后工作没找到,还背负了两三万的贷款!这是近期海口冯女士等人的遭遇。
冯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在智联招聘平台上,一名自称姓陈的女子与自己沟通,说所在的海南翔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在招聘新媒体运营助理,可与冯女士进行详谈。“面谈的过程当中,就大概跟我讲了一下这公司是干嘛的;具体分为视频剪辑,拍摄跟运营这三个模块。”
面谈结束后,今年2月份冯女士准备试岗,而就在试岗前,冯女士才得知入职需要参加培训。“交实训两个月的培训费,会有人来教我们剪辑,视频运营跟拍摄,一共22800元。”
采访现场,冯女士等人提供了与公司签订的新媒体运营技术提升与就业协议。可记者注意到,协议中的甲方,并非海南翔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而是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这份协议写明甲方为乙方提供新媒体运营技术实训及推荐就业,实训周期为8周,实训成本全额由公司承担,分12期扣款,每期款项由公司额外的实训补贴发放(不含在乙方正常工资内)。
大伙表示,签了协议后,公司就让大家办理了信用卡,支付了实训费。而这些费用又支付给了另一家海南鲸贸科技有限公司。“他当时跟我们说好的会每个月帮我们分期还款,我们把账单截图发给他,他就会把对应的金额发给我们。”“刚开始他说要交22800元,交完以后,差不多过了20天,也就是3周,他突然跟我说,有同学反映,其中一张卡不能分期,又让我用另外一张卡多付了9800元,所以我总共交出来32600元。”
然而等到今年3月份,大家发现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不在正常经营,大家以自己名义办理的信用卡还款,公司也无法继续支付。“他给我还过2月份和3月份的,后续信用卡的钱,他是什么都不管我们,就说现在公司已强制关了,他以交不起房租为由,以资金被冻结为由。”“他说他的账户被冻结了,等他的账户解冻了再说;可能就是需要我自己打工来还这个些款了,现在一个月可能要还2000多吧。”
采访当天,记者一行人也来到了位于海口半山花园的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只见公司前台已没有人员值班,各办公室内少有办公设备。
在一处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一名人员,对方自称是刚入职的培训教师,对于公司目前发生的异常情况, 这名培训教师表示也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欠我一个月工资,没有想到有今天这样子的状况。”
采访当天,记者也电话联系到了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严先生。
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严先生:经营上出现了不善,后面相关的责任我们都会遵守相对应的协议,就这么简单。
记者:当时承诺这些学费是公司,每个月按照学员的还款期限,来给他们还是吗?
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严先生:在经营得当的情况下。
记者:为什么是招聘的名义,后面又交学费了呢?
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相关负责人 严先生:我有权不回答你的问题吗?
目前,冯女士等人已将情况反映给了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金贸派出所。
陈旭龙警长表示:“涉及到一些受害人比较多,目前这个公司正常的一些,我们正在进行调查。贷款、信用卡,不管是作为什么用途,一定要了解清楚之后再下决心。”
涉事公司注册地址存疑
求职路上警惕“招转培”诈骗
而事后冯女士等人回忆起之前的培训,察觉出诸多疑点,那么,他们的求职经历又给我们什么样的提醒呢?
冯女士等人表示,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开展的实训,虽然费用高达22800元,但实际上课内容却多有水分。
“时不时让我们在家调整休息,说让我们休整,一般是以他上头是有什么事,需要他处理,或者是说办公室的设备需要维修之类的。”
“老师要么上午不来,要么下午不来,要么来了也不管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在里面也不知道干什么,随便自己乱弄,或者自己玩手机。”
大家还反映,在参加实训期间,没有发现鲸贸公司开展经营性业务。对此,公司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相应的说法。而事后大伙回想起来,这些说法都没有经过证实。
“财务人员、行政人员都没有看到,他说这家只是公司的其中一个新人学习基地,然后在新埠岛还有国兴那边有公司;3月中旬说周末带我们去看,但我们去找他,他又说这两天有事,改天吧。”冯女士等人介绍,鲸贸公司方所称的其他位于新埠岛和国兴的办公地点,他们自始至终都未曾去过。
而在发现位于海口半山花园的海南鲸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存在异常情况后,记者又通过天眼查,找到了当初发布招聘信息的海南翔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天眼查上显示为存续状态,所注册的地址在海口富豪花园,记者找到所对应的房间号,房东却表示从未将房子出租给海南翔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而对于负责收取学员培训费用的海南鲸贸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同样显示该公司为存续状态,其注册地址在海口祗园小区,记者来到了所对应的楼栋房号后,发现其实际经营的是一家摄影工作室。
目前记者已经将两家公司工商注册地址异常情况反映给了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做进一步调查。
事实上,在求职市场上存在的“招转培”诈骗运作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薪”诱骗,不法分子以“高薪工作”“稳定兼职”为名逐步引诱求职者认为就职“包高薪”、兼职“包接单”。随后,不法分子诱导求职者进行线下培训。
二是“网贷”陷阱,对于培训费用,不法分子会以“边培训边接单”“分期付款”为名诱导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
三是“劣质”培训,所谓的培训课程内容与不法分子介绍的不符,不具有任何专业培训价值。
四是“黑灰”引流,有的不法分子还会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大量求职者信息,由此还出现了购买、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交易。
针对冯女士等人的遭遇,律师钟敏认为是否属于“招转培”诈骗,还需针对各项疑点展开调查。“真正的为了(公司)储备力量的这种培训很多都不会收取相应的费用,而是说你到我这里签协议,你签了协议,如果你考核合格,你要到我这里就业,如果你不就业,你才要自行承担培训费用,所以目的是不一样的;是属于普通的民事的违约,还是一开始这个行为所谓的推荐就业就不存在,你要看这家公司有没有后续相应的合作企业,或者本身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最好是联系周边,或者一起参加培训的,如果这种人员比较多,那就是要合理的怀疑,公司本身就是以犯罪为目的成立的公司。”
记者:徐乾、陈川晖
编辑:戴玉春
审核:郑伟、孙殿洋
监制:孙帅
直播海南(ZBHN66810110)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