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instax一次成像今天下午在广州东山湖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了instax mini 41相机。关于这款产品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官方新闻稿。
作为Instax mini40的迭代机型,富士instax mini41以“微创新”实现了对复古美学的诠释。其机身延续了mini系列标志性的方正造型,但通过类金属涂层工艺与橙色撞色元素的融入,成功复刻了上世纪80年代便携相机的设计风格,给人特别的“复古时尚”意味。我觉得富士instax mini 41的这种设计既能让年轻用户感受到“未曾经历的新奇”,又为我们这些经历过胶片相机黄金时代的老用户带来“熟悉的陌生感”。
尽管从技术参数看,mini41的升级幅度有限——主要聚焦于视差校正功能的优化与自动曝光系统的迭代——但其999元定价策略与限定版复古礼盒包装的推出,已足够在一次成像市场掀起新浪潮。
这种看似“保守”的产品策略,实则是相当的“老谋深算”:在技术迭代趋缓的领域,情感价值创造比功能堆砌更具商业穿透力。事实上,富士的销售数据印证了这一逻辑的可行性。根据2024财报显示,instax系列贡献了富士影像业务70%的营收增长,其中联名款与节日套装的销量占比高达35%...啧啧啧...想一下今天发布会现场除了我们这些科技/摄影媒体外,还有大量花枝招展的时尚媒体mm出席,这恰好证明当小红书、抖音上的开箱视频反复强调其“出片即大片”的仪式感时,产品的实用性能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
正如我下午在微博上所说,富士胶片目前正上演着精妙的“双面人生”:一方面,GFX系列中画幅相机以1.02亿像素传感器和胶片模拟技术巩固专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instax系列通过大量的时尚单品、联名新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构建起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这种“技术+时尚”的双轨战略,起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我这里看到有资料说,根据数据显示,购买instax相机的用户中,有很大一部分同时拥有富士数码相机产品——这算不算是构建了某种富士生态?
然而,instax的辉煌战绩始终笼罩着相纸短缺的阴云。你看看我微博下面的留言就知道,尽管2023年投资45亿日元扩建神奈川相纸工厂,但预计要到2025年秋季才能实现40%的产能提升。所以现在instax相纸依然是一直难求,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日本本土,富士instax一次成像相纸依然是人们扫货而不得的重点。
我甚至有些腹黑的想:这种相纸短缺或许正好暗合富士的深层商业考量:通过控制相纸供给维持终端价格体系。毕竟相纸的利润率远超相机硬件销售,且用户一旦购入相机就很有希望持续消费相纸,这能保证富士一次成像持续滚滚而来的利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