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于4月2日生效。特朗普称,汽车关税将会是永久的。他表示,如果在美国制造汽车,则无需缴纳关税。特朗普称,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没有对汽车关税发表过任何建议,也没有从中要求获得任何益处。特朗普当天还称,美国将会对木材和药物征收关税。
特朗普(资料图)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团队在经贸领域动作频频。其上台后,先是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涉及范围广泛,不仅影响汽车整车进口,还关联到关键汽车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而且特朗普强调,该关税将是永久性的,除非汽车是在美国本土制造。同时,他还提及对木材和药物征收关税,这一系列政策让全球经贸形势变得更为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6日的中美视频通话备受关注。此次通话由美方发起,在通话中,中方再度就美方对华加征关税以及美国对华发起的301调查等事项表达关切。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中美正常经贸往来,中方一直希望美方能够回到平等协商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 。然而,美方贸易代表在通话中,并未对中方关切给出令中方满意的善意回应。这似乎预示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特朗普团队在经贸领域对中国的强硬态度难有改变。
在视频通话后不久,特朗普又有惊人之举。他宣称未来美国政府最多为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提供30天的宽限期。他的意图很明显,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逼迫相关企业前往美国设厂。特朗普表示,如果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到美国设厂招工,就不会受到相关关税政策的限制 。这种以关税为手段,强迫企业转移生产地的做法,引起诸多争议。
特朗普(资料图)
从美国国内情况来看,特朗普的这一政策或许是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近年来,美国制造业面临诸多困境,产业外流现象较为严重。特朗普希望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汽车及零部件成本,促使企业回归本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拉动国内经济。但这一政策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美国本土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承接大量企业转移。另一方面,加征关税必然导致进口汽车价格上涨,这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购车成本。在当前美国国内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情况下,这一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引起民众不满 。
从国际层面来看,特朗普的政策引发众多国家不满。加拿大总理卡尼明确表示,加拿大将对美国新加征的汽车关税作出反应,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加拿大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汽车产业关联紧密,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损害了加拿大汽车产业及相关工人利益。不仅是加拿大,欧盟等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示担忧,若美国持续推行此类政策,必然会对跨大西洋关系产生冲击,甚至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报复潮,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中国而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在视频通话中,中方已经明确表达对美方一系列经贸政策的关切,但特朗普的“30天宽限期”表态,无疑是再度施压。在汽车产业方面,中国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占据重要地位。若美国实施相关关税政策,中国相关企业对美出口必然受到冲击。但中国也不会轻易妥协,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技术水平提升,国内市场广阔,具备一定应对外部风险能力。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拓展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
此外,在其他经贸领域,中美之间也存在诸多分歧。比如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设置了一定限制,这源于美国此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中国本土农业产业造成冲击,而美国却希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农产品市场。在科技领域,美国长期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限制技术出口,无端指责中国企业存在所谓“安全风险”,而中国则致力于自主创新,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减少对外部技术依赖 。
总体而言,特朗普的“30天宽限期”表态,看似是最后通牒,实则反映出其在经贸政策上面临的困境。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强硬政策实现“美国优先”,推动制造业回归;另一方面,却面临国内外重重压力。对于中美经贸关系而言,未来走向充满挑战。双方若要改善经贸关系,需要美方展现更多诚意,回到平等、互利、共赢的谈判轨道上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一味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否则,不仅中美经贸关系受损,全球经济也将受到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