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知识城院区于3月28日正式启用,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新院区崛起矗立,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再添新翼。

中山六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恪守“守真”院训,秉承“三创三服”文化核心理念,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依托医疗技术力量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一批批专科经过考验与洗礼,以崭新面貌迎接接踵而来的新挑战,“大专科、强综合”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将“带土移植”“开枝散叶”到知识城院区。

今天,让我们走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放射诊断科&介入科)、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医学影像科(放射诊断科&介入科)

放射诊断科



放射诊断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放射诊断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医、技、护医务人员均衡配置,人才梯度合理,科室主任孟晓春主任医师为中山大学医学院放射与影像科学教研室主任,为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抗癌协会肿瘤影像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和消化道学组组长。

科室拥有多台螺旋CT、磁共振(MR)扫描仪、以及数字胃肠、乳腺钼靶和DR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神经、呼吸、循环、消化、骨关节等全身各系统的优质影像学检查;在胃肠道疾病影像诊治领域具有深厚的经验积累,多项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在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便秘、肛瘘、疝气,以及胃肠道/盆底肛周少见、罕见疾病的影像诊断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参与制定多项有关消化道肿瘤、放射性直肠损伤等领域的共识、指南、诊疗规范及著作。

近5年,科室成员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各类论作5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人入选2019年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项目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斯坦福大学学习。

介入科



介入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科室,医、技、护均衡配置,人才梯度合理,科室主任张波主任医师为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等。

科室特色诊疗包括:(1)肿瘤介入: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肿瘤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穿刺活检、消融治疗以及放射性粒子治疗等。(2)外周血管介入:主要包括胸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闭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等,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成形、血栓抽吸、栓塞畸形血管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3)消化道梗阻综合介入:建立了以介入食道支架–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治疗肠梗阻模式,80%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肠内营养。该模式向基层医院普及,已惠及数千名患者。

近年来科室成员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各类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申请国家专利3项,科室连续主办了四届“中山大学消化道介入论坛”,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

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中心、“港澳药械通”运动医学创新专科联盟单位,以及奥运会广东省运动员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优秀运动队医疗保障定点医院的责任科室。

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宋斌主任医师带领科室,致力于打造关节骨病与运动损伤“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个体化、微创化以及菜单式选择治疗是科室特色。科室擅长骨关节退行性疾病,运动损伤等各种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关节镜手术、微创技术与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配备国内一流设备设施,包括关节镜设备、骨科机器人、3D打印设备、步态分析仪等;骨关节疾病数字化诊疗中心可提供个性化可视化手术规划、3D打印手术导板、康复支具个性化设计定制等高质量医疗服务,配合关节镜微创技术、骨科机器人,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手术治疗。科室成员多次到欧美留学和临床进修学习,并与欧美、港澳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团队围绕关节疾病进行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相关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骨科顶级期刊BJJ和世界运动医学(骨科)顶级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和Arthroscopy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