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中东这两天,火药味越来越浓。
美国接连空袭也门,伊朗也放出狠话,美军敢动手就发射导弹打击美军基地。
就在所有人觉得
美伊要走向不可挽回的战争边缘时,结果突然急转直下,伊朗秒怂。
特朗普宣布周六美伊会谈,能谈得拢最好。
内塔尼亚胡正在白宫里。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伊朗秒怂是因为他还是和之前一样?
美伊对峙
就在美军对也门展开猛烈空袭、伊朗全面进入戒备状态时,特朗普突然站出来宣布了一件爆炸性的消息:美伊将在阿曼开启会谈。
而且不是拖拖拉拉的探讨阶段,而是“这周六就谈”,气势相当强硬。
更戏剧性的是,这条消息公布的时间点,恰好是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造访白宫的当口。
这场原本看似注定要擦枪走火的博弈,竟然在几小时内变成了谈判桌上的博弈,谁也没想到伊朗会“转身这么快”。
从三月中旬开始,美军就不断加大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力度。
不光是一次两次的小规模打击,而是接连不断的密集空袭。
据公开报道,仅在3月下旬的一天夜里,美军就对也门发动了将近70次空袭,重点目标包括萨那国际机场、胡塞的军事基地、北部几个省份等。
这些行动不仅造成大量房屋受损和人员伤亡,也让外界感到强烈的不安。
而这些空袭的背后,其实与以色列有着直接关系。
胡塞武装在此前对以色列发动了一次导弹袭击,目标对准了本-古里安机场等军事设施。
而胡塞公开声明称,这是对以色列在加沙屠杀平民的回应。
他们的立场很清楚:既然西方都在装聋作哑,那就只能自己动手“讨公道”。
但美军的回应却毫不留情,不但没有进行外交调解,反而加大了军事打击力度。
这也再次说明,美国根本没打算当一个中立者,它只是继续在中东扮演“看门人”和“审判官”的角色。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军这次空袭并非简单的战术行为。
美国不仅调动了航母战斗群,还确认启用了驻扎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的6架B-2A隐身战略轰炸机。
这款装备可不是轻易动用的“玩具”,它是美国空军最昂贵、技术门槛最高的战略武器之一。
一次出动6架,已经足以释放极强的信号。
虽然表面上打的是胡塞,但从实际目标来看,这明显是对伊朗发出的威慑。
而且这不是单纯地“打击帮派”,而是在为下一步可能的大战铺路。
面对美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伊朗的反应也颇有看头。
一开始的确是硬气十足,不仅宣布全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还对多个邻国下了通牒,要求它们不得向美军开放领空或军事设施,否则将被视为敌对行为。
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更是放话称,伊朗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战争,不会退缩。
不过强硬话音未落,局势马上有了变化。
一方面,伊朗在军事部署上遇到实际难题。
比如说,美国B-2的起飞基地迪戈加西亚距离伊朗本土3000多公里,而伊朗现役的大多数中程导弹的射程不过2000公里出头。
这意味着,一旦美军从那里发起攻击,伊朗其实够不着,形同“挨打不还手”。
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孤立状态也让伊朗有些吃不消。
自从2018年特朗普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之后,伊朗就一直处于被西方集体围堵的状态。
原本还有欧洲可以做些缓冲,但这两年欧盟在中东问题上越发跟随美国,伊朗能依靠的外部力量其实越来越少。
而最近俄罗斯在乌克兰陷入持久战,无暇他顾,也导致伊朗很难从“盟友”那里获得实质性支援。
秒怂
于是,在高压之下,伊朗突然“松口”了。
据悉,伊朗方面已通过阿曼启动间接对话通道,美伊代表团都已抵达阿曼,准备开始所谓的“间接会谈”。
所谓间接,就是双方不坐在一个房间里,中间有个阿曼代表来回传话——你说一句,我传过去,他说一句,我再传回来。
这种谈判方式一看就很折腾,但又能让彼此保留面子。
毕竟,伊朗方面早已明确表示,不会与特朗普政府直接对话,特别是在对方仍不断叫嚣“轰炸伊朗”的前提下。
但特朗普并没有打算低调处理。
他在白宫和内塔尼亚胡共同出镜时,突然宣布:这场谈判就是“直接”的,并扬言“谈不成,就打”。这一言论在国际舆论场瞬间掀起波澜,也让内塔尼亚胡显得有点措手不及。
毕竟,以色列一向反对与伊朗展开任何形式的接触,宁愿强力打击,也不希望出现任何“软化信号”。
而现在,特朗普反而在以色列总理到访时宣布与伊朗谈判,多少显得有些“背后操作”的味道。
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特朗普政府的一种“杂耍式”策略——一手打击,一手谈判。
他不是真的想把中东烧成焦土,而是通过军事威慑逼迫伊朗低头,从而在谈判桌上占据优势。
这套手法他在第一任期就已经用过,但现在重施故技,效果却变得扑朔迷离。
毕竟,伊朗虽然已经“变软”,但也只是暂时战术退让,底线并未改变,尤其是在核问题和区域战略利益上,伊朗绝不可能让步到底。
更复杂的是,俄罗斯这次也被拖了进来。
有消息称,特朗普在此次会谈前曾与普京进行沟通,希望俄方帮助推动伊朗坐上谈判桌。
而普京大体表示支持,毕竟稳定中东也符合俄方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俄在中东有共同目标,更多只是各自盘算交错的一个博弈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曼这场会谈更像是一场“缓冲性外交”,真正要达成全面协议还远着呢。
但它的存在至少说明了一点:哪怕嘴上说着“不怕打仗”,当真正的军事压迫临近,伊朗也不得不认真考虑生存问题。
这不是“认怂”,而是地缘现实逼出来的“策略让步”。
这场美伊角力,目前看是谈与打并行,谁都在试探对方底线。
伊朗想借谈判拖延时间,换取战略回旋;而特朗普则想借谈判为自己营造“和平缔造者”的人设,顺便看能不能压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交易。
接下来,就看4月12日这场会谈到底是一次真正的“突破口”,还是中东新一轮战火的“缓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