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的部队在华东地区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蒋介石不甘心就派出了陈诚指挥部队同华东野战军对抗,目的就是为了扭转战局,当时陈诚是有着绝对的信心,将国军分成了南北两路大军,想要对华东野战军进行南北夹击。当时国军的数量有45万,而华野的部队人数只有20万,面对这多于自己数倍的兵力,粟裕并没有退缩,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将敌人给打败,这个过程中他使用了一个计策,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在宿北战役之后,国民党的69师被彻底打败,不过我军也有两万多人的伤亡,不过面对眼前的战绩,我军并没有放弃还一路对敌人猛追猛打,又完成了鲁南战役。这场战役国民党有五万多人被我军消灭,还缴获了不少重型武器。

在鲁南战役之后,蒋介石非常的生气,于是就派出陈诚,这可是他非常信任的将领,指挥部队对华野进行猛攻,想要一举拿下华野,而且这次蒋介石学乖了,采取了稳战稳打的战术,将华野的生存空间给压缩了。这就使得华野二十万大军被困在了沂蒙山区,并且补给线被国军给切断之后,粮食弹药也都供应不足,国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自然就在沂蒙山区构筑包围圈,就算是消灭不了华野,也能够将其困死在这里。



不过这也难不倒粟裕,在粟裕看来敌人就是困住华野,只要华野没有了粮食弹药,这场战斗就是国军赢得胜利,然而粟裕却不会让国军得逞,所以他就制定了新的计划,就是将兵力集中起来,然后就重点突破,这样就可以改变华野的命运。毕竟敌人的兵力这么多,如果华野硬碰硬的话,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固守的话也是坐以待毙,只有分散突围才是正确的做法。

粟裕在将战场的形势进行分析之后,他就发现国民党的兵力虽然比较多,可是各个部队之间的配合却不怎么默契,这还是有一定的可乘之机。于是他就想要将敌人的这个弱点利用起来,用声东击西的方法,给敌人制造假象,从而迷惑住敌人,给华野迎来生还的机会。



于是粟裕就让部队在沂蒙山区建立防御工事,这就给敌人一个固守的假象,然后他还派出一些部队去骚扰敌人,也就可以牵制住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迷惑国民党,让他们没有办法判断出华野到底想要做什么。在将敌人的注意力牵制住后,粟裕还将华野的主力部队给集中起来,对敌人薄弱的地方发起进攻,而泰安方向就是敌人的弱点,在战斗开始后,粟裕就让部队轻装简从,快速的从这里突围出去。

如此一来这样精密的计划就可以保证华野在绝境中重生,不仅如此,粟裕还派出了侦查分队,对敌人的情况进行监视,毕竟只有掌握敌人的一举一动,才能够确保自己的这个计划顺利进行。然后粟裕还给部队做战前动员,给战士们加油打气。而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这场突围战能够顺利进行。



5月13日,华野的主力就来了突围,部队快速的向泰安方向发动进攻,国民党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而华野的部队就已经突围成功,并且粟裕还给部队下令,要日夜兼程的行军,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摆脱敌人的追捕。



在突围的时候,华野将士各个都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退缩,而这也是突破敌人阻击的关键。在经过七天七夜的急行军后,华野也终于到达了安全区域,从而彻底摆脱敌人的追兵,这场突围粟裕展现出来的卓越军事能力还有智慧,让华野转危为安,扭转了整个战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