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二战初期德国利用闪电战,在欧洲战场横扫一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很多奇迹。如德国仅用27天征服了波兰,一个小时拿下了丹麦,最为惊世骇俗的战绩是仅39天,征服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令人瞠目结舌。德国能够利用闪电战,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最关键的原因,是德国有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做基础。

闪电战得出奇战果,也让发明闪电战的德国军事家古德里安闻名天下。不过抗战期间,在中国战场上也有一位国军的闪电战专家,让日军吃尽了苦头,只不过最后遇到了解放军的运动战专家粟裕,最终兵败被俘,他的名字叫杜聿明,杜聿明也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闪电战的坚持者和专家。



杜聿明,出生于1904年,陕西米脂县人,父亲是清末的举人,虽然出生在封建家庭,但杜聿明所接受的教育却是新式教育。中学毕业后,他目睹了北洋政府的腐败黑暗,毅然选择从军报考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跟他一期的有很多后来的名将,如陈赓,关麟征,胡宗南等人。黄埔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何应钦第一教导团一营三连当了一位见习官,不久后被提升为第2排的副排长。

后来陈炯明兵变,兵分三路攻打广州,1924年底何应钦递交了一份学生军的联名请愿书,请求参战。这就有了后来的东征军,不过当时黄埔军校的家底仅有两个教导团,还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兵,于是将他们安排为预备队,编入右路军许崇智的粤军中,不过这支学生军,首战就让其他军刮目相看。

1925年2月,黄埔教导第1团,仅花了半个小时就拿下了陈炯明老巢的门户淡水城,而当时杜聿明和同学陈赓两人,报名参加了教导团组织的敢死队,首先爬进了淡水城打开了城门,才让大部队能够冲进城内歼灭敌军,最终获得全胜。此战过后杜聿明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并被蒋介石委以重任。



1937年,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国第1支陆军装甲兵团,杜聿明被任命为第一任团长,这支装甲兵团被蒋介石视为珍宝,可见蒋介石对杜聿明非常重视。抗战全面爆发后,杜聿明率领装甲兵两个连参加了淞沪会战,初战显威力。后经过多次扩编,1939年1月正式改编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命军长。这也是抗战初期国军唯一的一支机械化部队,之所以有了这支机械化部队的支持,才让杜聿明的闪电战理念得以实现。

1939年底,昆仑关战役爆发,杜聿明率领第五军奋勇杀敌,重创了号称“钢军”的日本坂田征四郎部,歼灭敌军5000余人,击毙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了昆仑关大捷。1941年底英国向蒋介石提出派兵保卫缅甸,于是第五军跟第六军以及66军,组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杜聿明担任第1路军副司令长官,入缅作战。



200师装甲部队

1942年3月20,第五军第200师首先在缅甸同古,遭遇日军55师团,经过长达12天的苦战,击败4倍于我军的日军,并歼灭5000余人,取得了入缅首战大捷。不过后来由于盟军内部产生分歧,使得指挥线路一片混乱,导致盟军在缅甸大败。后英军跑到了印度,而中国军队退到了缅甸环境最恶劣的“野人山”。第五军4.2万余人,最终回国不足2万余人,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殉国。

1943年,第五军被扩编为第5集团军,杜聿明任集团军总司令,邱清泉任命第五军军长,1944年远征军再次入缅作战,这次第五军所向披靡,打得日军魂不附体,为此前缅甸之失败报了一箭之仇,1945年第五军从缅甸凯旋而归。抗战胜利后,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抗战后国民政府将东北地区划分为9个行省),接收东北领土主权。



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虽然手握国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但是他的闪电战战术对解放军根本没有用,解放军最擅长的是运动战。也因为杜聿明坚持快速进攻战术,导致他在淮海战场上,被运动战专家粟裕将军的口袋战术,快速分割包围,最终国民党55万大军被他一战败光,自己也沦为了俘虏。虽然杜聿明前半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是他的后半生却是光荣的,在经历了10年的牢狱改造后,出狱后一直在忙于中国统一的事业,一直到1981年去世,去世后被国共两党共同追悼,黄埔军官中他是第1个受到这种荣誉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