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到资阳非常值得,我又可以自信地笑起来了。”

3月28日上午,牙谷8020口腔医院诊疗室内,79岁的泰国客人邱耀才成功完成种植牙一期疗程,正对着镜子反复端详新佩戴上的义齿,眼中泛起笑意。

笑容背后,一场关于“信任”的蝴蝶效应正在这座川中小城激荡——资阳以“人类第三副牙齿”为命题,锻造出链接世界的医疗信任和产业齿轮。


邱耀才正在进行口腔诊疗。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慕名而来:一场跨越国界的医疗信任

时间回溯至去年12月,急需种植牙、辗转多地“寻牙未果”的邱耀才,在机缘巧合下从一位深圳朋友那里得知:在四川资阳也许能找到合适的种植牙。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邱耀才与牙谷8020口腔医院院长李璟貌建立了联系,开启了“远程问诊”之旅。

——“我最迫切需要的是在上前牙4颗植体上装上永久的桥冠,并为其他缺失的牙齿植入合适的植体。”

“需要您提供准确的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确定初步的治疗方案。”

——“您可以在供应商那里提前订购合适的桥冠吗?”

“您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我们这边有成熟的口腔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我们可以联合这里的企业定制解决方案。”

就这样,邱耀才最终定下3月份来资阳面诊。

3月21日上午9时许,邱耀才到达牙谷8020口腔医院。经过一番检查、沟通后,定制化的治疗方案逐渐明晰。“这位先生的情况比较复杂,上颌半口种植修复,下颌半口牙冠修复,需要进行咬合重建。”邱耀才待在资阳的时间仅有一周,取模、定制义齿都需要加急。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第一时间与此前合作过的义齿定制企业进行沟通,最终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可以满足要求。”李璟貌说道。

22日,通过口扫设备扫描和传统印模相结合的方式,取口内印模,开始与定制企业沟通义齿设计方案;23日,确定方案,开始制作临时义齿;24日,试戴临时义齿;25日,确认临时义齿合适后,开始设计永久义齿;26日,制作永久义齿;27日上午,定制的永久义齿送到医院……



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义齿生产车间。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时间太紧了!这种咬合重建的件,一般都需要7-10天才能出成品,但客人着急回国,所有环节都需要加急,我们在跟临床一次次的沟通后最终确认了义齿的设计方案。”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卫回忆,从确认完方案到质检出货,只用了不到30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定制的义齿送到医院。

“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医疗信任,也是对‘牙谷速度’的一次考验。”30小时,刷新了企业义齿定制交付的记录,也托起了一个跨越国界的微笑。

共生共赢:一次全链聚合的产业共振

实际上,这并不是牙谷8020口腔医院首次接诊外国客人。

这些年,随着来资阳创业生活的外国客人越来越多,医院已然声名在外,同时也因中国牙谷全链聚合,走上共生共赢之路。

这位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韩国牙医,亲历了资阳“无中生有、聚链成势”的产业奇迹。

2016年,资阳市政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将中国牙谷建设作为全市的“1号产业工程”,建立新引进企业项目“领导包联制”、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制”,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同时,整合市、区精干力量,构建起“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引资体系。

“当时牙谷还是一片荒芜,关于这样一个庞大产业基地的未来还停留在构想和规划中。”令李璟貌没想到的是,牙谷“一天一个变化”,“建设速度非常快”。

创业的好时机来了。

2018年,李璟貌依托中国牙谷创办凯木口腔医院管理公司,开始从事口腔医疗器械销售;2020年,与资阳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创办牙谷8020口腔医院。

如果说项目签约是拉开了双方合作的序幕,那么项目落地则是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创办医院,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当时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场地,项目一度停滞不前。”李璟貌回忆道,时任资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牙谷招商组副组长丁轶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向医院推荐并协调签约入驻万达广场。



牙谷8020口腔诊疗服务项目落地中国牙谷。图源 牙谷8020口腔医院

“当时资阳还没有医院落户城市中心商圈、中心商场的先例,在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阻力。”以医疗机构在北上广深成渝等大城市中心商圈、中心商场共生良性发展的众多事件为例,招商组积极与主管部门协调,成功完成了医院落地行政审批事项,让医院成为了全市首家入驻城市中心商圈、中心商场的医疗机构。

五年来,依托中国牙谷,李璟貌的口腔医院开启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展开了与四川恒和鑫口腔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中国牙谷入驻企业的合作。

“企业将已获得生产许可的口腔医疗产品提供给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医院将临床试用意见反馈给企业,企业再对产品进行完善。”对于这种模式,李璟貌感触良多,“不仅有利于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口腔产品,也有助于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以较高的性价比成功占据口腔市场的一席之地。”

这次泰国客人的诊疗,便是“前店后厂”模式的很好例证——

医院负责前端诊疗和患者需求的收集,企业依托数字化生产提供定制化义齿和矫治器产品,这种“临床反馈——研发改进——量产应用”的闭环,为中国牙谷的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全产业链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2019年,全国第一所以口腔命名的高等职业学院——资阳口腔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牙谷人才培养的重要配套。

几年间,学院向中国牙谷入驻企业、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毕业生。自2024年4月进入牙谷8020口腔医院实习的杨源,毕业后成功留在了医院。从“零经验”到能够辅助种植手术,“牙谷的全产业链让我们比同龄人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杨源感叹道。


落日余晖下的中国牙谷。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从一片荒芜起势,如今,中国牙谷已经汇聚了100多家企业,从口扫设备、CBCT、牙椅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到义齿、矫治器等牙科材料的加工,不出园区就能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

破界出海:一个产业集群的世界交响

今日的中国牙谷,正瞄准成为世界级的“产业地标”。

3月25日至29日,德国科隆国际牙科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牙谷首次组织20余户入驻企业亮相展会,展现了“牙谷造”在口腔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技术突破。

面向全球广结“牙友”,做大“蛋糕”。

这些年,资阳充分利用国际化口腔展会平台,以中国牙谷整体形象组织入驻企业参展逾千次,并同步举办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牙谷投资推荐会等活动,积极对接一批口腔产业链目标企业、转化合作意向、签约合作项目。

从资阳到整个四川,从西南地区到长三角、珠三角,从国内到国外,各处招商平台和口腔展会都有中国牙谷的身影,招商引资足迹遍布各地,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初具规模。

截至目前,中国牙谷累计签约入驻国内外口腔医疗器械企业143家,其中制造业110家、服务业33家,凭借产业高度集聚效应,2024年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园区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335张,其中二三类高值医疗器械注册证165张。



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种植牙基台。全媒体记者 张建 摄

打通产品研发、生产到上市的各环节,助力“牙谷造”加速出海。

自2016年起,资阳先后设立医疗器械产业基金、口腔医疗器械天使基金、研发孵化中心,聚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等资源,就地解决新技术研发、转化中试以及融资的各种需求。

针对产品检验检测,资阳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等单位建立“检验检测联盟”,让产品“即送即检”;争取省药监局设立驻资阳办事处、行政服务资阳工作站,让企业“不排队、少跑路”,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全流程时间压缩60%以上。

瞄准赛道,“牙谷造”在国际市场中冲出了一片天地——

2024年,“牙谷造”隐形矫治器年产7200万片,约占全球产量的1/8;在刚刚结束的德国科隆国际牙科展览会上,由中国牙谷爱齐、联耀、频泰等企业生产的3款口腔扫描仪成为全场焦点;2020年入驻中国牙谷的联耀医疗,已成为中国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拥有无线口扫的企业;面对迅猛增长的“种植体”市场,四川金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通过“数控机床生产+精密零件加工”的发展模式,在高端种植体国产化中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牙谷口腔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到17.7亿元,同比增长30%。

泰国客人跨越国际慕名而来、韩国牙医扎根资阳干事创业、国内外口腔企业集聚中国牙谷、“牙谷造”接连扬帆出海……患者、医生、产业,在“牙齿健康”这一人类共同需求中实现命运共振。

正如园区那句温暖而有力的标语:微笑中国,从“齿”开始。如今,这颗位于成渝腹地的“口腔明珠”正闪耀世界,让“牙谷微笑”绽放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记者手记

一颗牙齿的重量约3克,但中国牙谷用它撬动的,是跨越国界的医疗信任和城市发展的产业雄心。在这3克牙齿里,我们仿佛听见中国牙谷的另一种叙事——够轻,所以能飞向世界;够硬,所以能咬住机遇。当一座城市把专业做到极致,世界自会慕名而来。

见习记者 肖珣彤 蒋思雨 全媒体记者 李好 刘一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