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建筑坐标: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石棚子村

建设时间:1950年末

占地面积:49000平方米

文保等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在通化市东昌区环通乡石棚子村的苍翠松林间,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静卧于此。这里不仅是吉林省安葬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陵园,更是一座“可阅读”的历史丰碑。通过建筑与空间的叙事,它向每一位来访者无声讲述着那段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


清明追思,赓续精神血脉。清明节期间,通化市社会各界机关、团体、群众陆续来到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为英烈献上了花圈和鲜花,聆听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情怀念和崇高敬意。


建筑为书,镌刻英雄史诗。东昌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0年末,占地4.9万平方米,安葬着1076位烈士,其中284位有名、792位无名。陵园由烈士墓区、纪念广场、英烈墙和抗美援朝纪念馆四部分构成,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意义。


步入墓区,草坪式墓葬与苍松翠柏相映,一条120米长的花岗岩主甬路贯穿其中。甬路尽头,一座高10.25米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巍然矗立。因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故用这个数字来纪念这场正义反侵略的战争,用它去缅怀这些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碑面“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13个金色隶书大字熠熠生辉。


纪念碑下方是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可容纳500人同时祭拜。广场前的英烈墙长42米、高6米,2014年修建完成。其中以行书镌刻烈士英名,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名录之书”。


2012年建成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吉林省唯一一座抗美援朝主题纪念馆。纪念展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部分是通化儿女,奋勇支前。第三部分是埋骨他乡,魂耀中华。第四部分是明礼崇德,传承基因。

馆内图版真实地记录了通化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宏大支前场面和细腻拥军情景。馆内2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中,186件实物、30块图版还原了通化人民支援前线的宏大场景:从17.2万名担架队员转运伤员,到火车司机董长发送军列穿越轰炸区壮烈牺牲;从“空中坦克”李永泰击落敌机,到关崇贵用机枪打下美军战机……每一个故事、每一件展品都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热血沸腾的历史。


空间叙事,传承红色基因。陵园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对历史的纪念,更承载着教育功能。近年来,陵园通过整合零散烈士墓、升级纪念馆展陈,构建起多维度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2020年,陵园被评为国家2A级景区;2024年,它被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已成为通化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精神永驻,凝聚奋进力量。在陵园的一角,长眠着战斗英雄郭守德。他在朝鲜战场腹部重伤时,用战友递来的饭碗扣住伤口继续战斗的故事,被镌刻在纪念馆的展板上。这样的英雄事迹,与陵园的建筑共同构成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如今,这座“可阅读”的烈士陵园,不仅是通化人民的精神地标,更成为吉林省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寸土地,都在无声诉说着英雄的故事,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记者: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