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怀化市会同县“90”后志愿者陈建,利用工作之余帮助抗战英烈寻亲。5年来,他帮6名抗战英雄寻亲成功——
送抗战英雄“回家”
口述:陈建 整理:罗艺瑶
每到清明节前后,会同县青年志愿者陈建就会特别忙碌。他致力于通过制作短视频、写文章等方式传播红色故事,热心参与为抗战英雄寻亲的公益活动,今年收获不少。5年来,陈建利用休息时间帮40余名抗战英雄寻亲,成功寻亲6个。
送抗战英雄“回家”,背后并非一帆风顺。他被抗战英雄的家乡人当成骗子,甚至“拉黑删除”。“英雄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多少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和他们相比,我所遭受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漫漫征途中的一粒微尘罢了。”陈建说,他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总有收获的一天。
陈建看望老兵。(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艺瑶 摄)
帮烈士盛子健找到“回家”路
我叫陈建,1995年出生,会同县沙溪乡人。我从小常听父辈祖辈说红色故事,抗战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怕牺牲,可亲可敬的英雄故事,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炽热的红色种子。每当想起他们,崇敬与使命感便在心底翻涌。我深知,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铺就我们如今的生活,我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必须做点什么,为这些英雄,为这份传承。
2016年4月,注册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后,我经常探访抗战老兵,热心参与为抗战英雄寻亲等公益性活动。
今年清明节前夕,一场跨越75年的团聚,在会同县烈士陵园温情上演。烈士盛子健的家人,在历经多年寻找后,终于得以与长眠于此的亲人“重逢”。盛子健,1928年8月出生,岳阳市湘阴县人。1949年9月,盛子健毅然投身革命。1950年3月,盛子健在会同县金坪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
我与盛子健结缘,始于2023年。我和妻子来到会同县岩头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发现有一名烈士名叫盛子健,墓碑上刻着湖南省湘阴县人。随即登录中华英烈网查看了烈士英名录,了解到盛子健烈士生前为河南(湖南)革大湘西工作团会同专区靖县分队干部。由于时隔75年,区域和村名变化很大。我和湘阴爱心人士刘磊带着现有的线索,来到岳阳市湘阴县岭北镇荆新村陈托片(原茶湖潭乡农科村)实地走访。
帮烈士寻亲的过程曲折。我遭遇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被误当成骗子、被乡亲拉黑微信、拒接电话等情况。我不能气馁,按照之前找寻烈士的经验,我坚信只要看到盛家族谱就能确认盛子健烈士的身份。于是,便留在村里继续打听盛子健烈士的情况。一番找寻后,在盛家族谱上找到关于同名盛子健老人的记载。和工作人员通过收集的线索,反复对比,今年2月初步确定埋葬在会同烈士陵园的烈士盛子健,就是岳阳市湘阴县岭北镇荆新村陈托片(原茶湖潭乡农科村)人。
前不久,盛子健的家人怀着崇敬与思念之情,在会同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会同县烈士陵园。跪在盛子健烈士的墓碑前,盛子健的侄孙女盛和平泣不成声,说道:“爷爷,我们找了你好久好久,今天终于找到你了。这么多年,家里人一直都惦记着你,您在那边安息吧!”
看到这一幕,我百感交集。帮抗战英雄“回家”虽然坎坷,但看到一家人团聚,所有的汗水和委屈都值得。那一刻,只觉一切的付出都得到了最珍贵的回应,这份圆满与温情,让每一份努力都闪耀着意义,一切都如此值得。
辗转数千公里送抗战英雄石继汤“回家”
“都这么多年了,今日终于有了四爷(叔)的消息。”近日,家住会同县地灵乡江边村10组的93岁老人石守忠,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石守忠老人的四叔名叫石继汤。抗战爆发后,这名热血青年参军报国,1938年牺牲于武汉会战的庐山保卫战,葬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赤田镇石湖抗日阵亡将士墓园。
“‘我参军打鬼子去了,你们在屋(家)要好好的,守好屋(家)。’四爷(叔)走之前讲的这句话,我这辈子都记得。”石守忠老人回忆,由于当时自己年纪尚小,许多事已记忆模糊,但对四叔从军之事记忆深刻。
经过查阅,我得知,石继汤在《会同县志》有记载,牺牲地点为江西奉新。我还查阅了江西省奉新县文史等资料档案,并从牺牲地着手,多方查找英烈安息之地。找到后,再根据英烈籍贯,返回会同为英烈寻找亲人。
刚开始,我找了连山乡石姓、青朗乡石姓、堡子镇石姓、林城镇石姓,都没有结果。就在这时,我发现一个抗美援朝烈士叫石继堂,是地灵乡江边村人,而且和石继汤同辈分。我就找到江边村村支书电话,刚好村支书也姓石,电话确认了他们有继字辈。可村支书对这个英烈名字并不熟悉,于是请求他帮忙,一同查找石姓族谱,终于在族谱里找到了石继汤的名字。
长沙、奉新、会同,志愿情系三地,跨越湘赣两省,往返上千公里。为石继汤英烈寻亲的4年时间里,我经过查阅历史资料、探究族谱墓碑、走访知情老人、深入实地求证,几经周折,最终确认石继汤就是会同县地灵乡江边村人。
家国正如英雄愿,山河不忘英雄名。抗战英烈石继汤,87年后终于找到“回家路”、找到亲人。
梁自明、梁志明是不是同一个人?我们反复求证
“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找到父亲的安葬地,谢谢你圆了我多年的心愿。”这是去年我收到会同县堡子镇茶冲村(原桂花村)村民梁开三老人发来的信息。
梁开三的父亲梁自明在参加解放上海战役时英勇牺牲,安葬于上海市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上海市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发布了一则“帮烈士找家”公告。其中,湖南会同籍烈士梁志明的寻亲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与上海市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梁志明烈士的生平事迹。令人遗憾的是,陵园只有梁志明烈士的籍贯信息。
结合烈士陵园提供的信息,我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多方走访询问,最终确定梁志明烈士于1947年从会同县堡子镇桂花村(现茶冲村)入伍。去年4月,我带着收集来的线索联系到会同县人武部工作人员,根据线索指引前往茶冲村走访。
村民们反映,村里曾经有叫梁自明的人,但没听说过梁志明,寻亲线索一时中断。之后,我又多次到村里寻找线索。在与村干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事情发生转机。据村干部介绍,早些年的村民信息记录并不完整,但家庭的族谱中可能会有梁志明的线索。我仔细翻阅了堡子镇梁家族谱,其中一行已经模糊的字迹引起我的注意。经过辨认,这行文字显示,桂花村村民梁自明正是1947年参军入伍。这两者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虽然族谱里关于梁自明的信息只有寥寥数语,却足以让我重燃希望。
随后,我和工作人员一起到梁自明老宅实地走访。谈及父亲,梁自明的大儿子、已经79岁高龄的梁开三老人陷入回忆。父亲梁自明参军时,弟弟梁开四还没出生,两兄弟对父亲的印象大多来自母亲的描述:个头不高,留着平头,皮肤有点黑……
接下来的交谈中,人武部工作人员发现梁自明的籍贯、年龄和入伍时间都与“梁志明”烈士的信息吻合。“村里还有3位与父亲同龄的老人健在。”梁开三的话让我心头一亮,寻亲一行人随即逐个登门拜访。我惊喜地发现,“梁自明”和“梁志明”发音相同。县人武部工作人员将了解到的资料归纳整理,再次与上海市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经过详细比对“中华英烈网”中的烈士信息,最终与陵园工作人员共同确认了烈士“梁志明”就是当年从桂花村入伍的村民梁自明。当我带着这个消息来到梁家老宅时,梁开三不停地喃喃自语:“终于找到了!”
下一步,希望大家多关注多宣传抗战英雄,我也将利用休息时间继续帮抗日阵亡将士和烈士寻亲,传承红色文化。
记者手记:
“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写完这篇稿子,我的电脑播放着《如愿》这首歌。
陈建对我说,烈士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一切,帮他们找到亲人,让他们魂归“家”,得以安息,是对他们牺牲的敬重与告慰。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帮助抗战英雄寻亲的这些年,陈建从没想过放弃,抗战英雄家属的目光、社会各界的支持……都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把怀化新闻网“设为星标”
来源 | 掌上怀化 / 怀化新闻网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