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周惠王十五年,有异象降临在莘。周惠王问内史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迹呢?”

内史过回答:“国家要兴盛的迹象,是国君内心虔诚,廉洁温和。国君就像是芬芳的香气,能够沁人心脾。神灵享受了祭祀老百姓听从政令,大家都很开心,所以有神迹降临,这是上天对国君实施仁政的褒奖。国家将要灭亡的迹象,是国君贪婪放纵,荒淫暴虐。国君就像是腥臭的气味。滥用刑罚,百姓怀有二心。神灵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祭祀,老百姓也都想逃离,天怒人怨。所以也会降下灾祸作为对国君的警示。所以啊,这个异象有的预示着兴盛,有的预示着灾祸。

以前夏朝兴盛的时候,火神祝融降临在崇山;夏朝灭亡的时候,火神回禄在亭隧显灵。商朝兴盛的时候,梼杌出现在丕山;商朝灭亡的时候,夷羊出现在牧野。周朝兴盛的时候,鸑鷟出现在岐山;周朝衰落的时候,杜伯的鬼魂在镐京向周宣王射箭。这些都是上天给与的异象。”

周惠王继续问道:“这次显灵的是什么神祇呢?”

“以前啊,周昭王娶了房氏女为王后。房氏和丹珠的灵魂生下了周穆王。这个异象大概是观察周室子孙的祸福。按照这个逻辑,这个大概就是丹珠吧。”

“那么,这个异象会应在谁身上呢?”

“大概是虢国。”

“这代表着什么呢?”

“我听说啊,一个人好又得了异象,那说明是吉兆。一个人不好又得了异象,那就是凶兆。现在虢国不太好,恐怕是要亡国了吧。”

“那我应该怎么应对呢?”

“派遣太宰和祝史官员带着狸姓(丹珠的后裔),准备好牺牲玉帛去祭祀,但是别祈求赐福。”

“虢国还能坚持几年呢?”

“以前,尧帝每五年就巡视一次天下。按这个逻辑,虢国应该坚持不到五年了。”于是周惠王派遣太宰己父带着傅氏(丹珠的后裔)去祭祀。

内史过跟随到虢国,发现他们祭祀的时候还是请求神灵赐福了。内史过回来告诉周惠王,说:“虢国一定会灭亡的。补真心的祭祀却索取福报,神灵一定会降下灾祸。虢公对自己的百姓也不好,相对的百姓也不会拿虢公当回事。就这样的情况,虢公居然还想要好处,实在是太过分了。”

周惠王十九年,晋国消灭了虢国。

02

原文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

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有之乎?”

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淫僻,邪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亭隧。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是皆明神之纪者也。”

王曰:“今是何神耶?”

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福祸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

王曰:“其谁受之?”

对曰:“在虢。”

王曰:“然则何为?”

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福。今虢少荒,其亡也。”

王曰:“吾其奈何?”

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王曰:“虢其几何?”

对曰:“昔尧临民以五,今其胄见;鬼神之见也,不失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

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盈,其违离民怒神怨,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十九年,晋取虢也。

03

祝融:号赤帝,传说中的火神,五行神之一。传说中祝融兽身人面。

回禄:即吴回和陆终的合称,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火灾之神。

梼(tao,二声,逃)杌(wu,四声,吾):传说中的四凶兽之一。放在这里的话,至少在西汉,它应该不是凶兽。

夷羊:上古怪兽,这个就是出处。

鸑(yue,四声,越)鷟(zhuo,二声,卓):传说中的五凤之一,是紫色紫黑色。我们以前提到以鸑鷟为名字的人,还记得么?

杜伯:祁姓,杜氏,字平浓。他是丹珠的后裔。传说周宣王听说有女子危害西周,于是大开杀戒。杜伯劝诫,被周宣王顺手杀了。后来周宣王做梦梦到杜伯射杀了自己,然后病死了。

丹朱:传说中尧帝的长子。但是因为他的才华不如舜,所以最后尧帝还是把帝位传给了舜。

狸姓:丹朱的后裔。

04

这一段出自国语。

这一段最大的价值就在于那些神祇异象之类的。其他的意义不大了。

核心思想就是所谓的异象其实不太重要,关键还是看干得好不好。

只要你干得好,那异象就是吉兆。干得不好,那异象就是凶兆。所以,这些异象根本就不重要。

打铁还要自身硬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