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是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兴隆台区兴隆街道作业社区副主任程士昱扎根基层十余年,始终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创新、奉献与担当,将社区治理的“千条线”编织成群众幸福的“一张网”。
创新者:
躬身实践,服务“零距离”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当接手社区治理中的复杂问题,程士昱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她在实践中探索出“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工作方法,让社区居民连连称赞。
清晨的“移动办公台”:针对上班族“办事难”问题,程士昱创新推出“移动办公台”工作法,让办事大厅“走出去”,在居民家中、凉亭或是小区外的公交站点接待群众办事;对于出行不便的居民开展上门社保认证,手把手帮助居民进行医保网上缴费等,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办事的时间问题,还让政务服务成为一道暖心的风景线。居民杨姨动情地说:“程程待我们像亲人,事事都放心上!”
白天的“安全卫士”:社区安全无小事,程士昱带领同事化身“安全小助手”,每日巡查楼道消防通道,深入商户和独居老人家中排查隐患。一次走访中,她发现独居老人李大爷家中电线老化,立即联系专业人员为其更换线路,并定期回访检查。居民们听说后都感慨:“有程主任在,心里踏实!”
黄昏的“星空夜话”:为畅通民意渠道,她发起“星空夜话”活动,利用傍晚时间与居民交流,倾听诉求。大学生小许有一个军人梦,在“星空夜话”时向程士昱表达出自己的心愿,程士昱及时通知他征兵宣传信息并细心解答申请事宜,帮助小许报名,让梦想照亮这位大学生的未来。每个月作业社区积极响应居民的“小心愿”约10余件,这一桩桩小事,织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网,网住居民们的幸福。
点灯人:
精准帮扶,照亮“隐秘的角落”
在程士昱看来,社区的幸福拼图不能缺少任何一块。她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洞察民需,尤其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和弱势家庭。
就业帮扶“一揽子计划”:通过反复走访,她梳理出社区内18户就业困难家庭,逐户建立档案,分析致困根源。针对残疾人王大姐的就业需求,她联系企业开发居家手工岗位;为失业职工张大哥对接技能培训,助其考取电工证并成功就业。两年来,她累计为200余名居民搭建就业桥梁,让“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程士昱深知,惠民政策唯有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解民忧。她主动学习社保、医保政策,利用人社一体机为千余位退休职工办理认证;通过几百次的电话沟通、数十次上门走访,为辖区多位居民办理城乡居民医保,确保“应保尽保”。
传播者:
文明生根,实现“幸福满满”
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程士昱以“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方式,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线下活动“有声有色”:她策划“文明故事会”活动,组织志愿者用方言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垃圾分类小课堂”,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居民养成环保习惯。2024年,她牵头举办“邻里节”,通过包饺子、书画展等活动,打破“对门不相识”的隔阂,让社区充满欢声笑语。
线上服务“有呼必应”:她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社区微信群、微博账号,定期发布政策解读、活动动态。一次,有居民在群内反映路灯故障,她立即协调维修,并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赢得居民点赞。三年来,她通过线上渠道解答咨询5000余次,收集建议200余条,真正架起党群“连心桥”。
程士昱用实际行动将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个角落,为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展现了新时代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作业社区如今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和睦互助,文明蔚然成风。社区先后获评“省级文明社区”“全市平安建设示范点”,成为盘锦市基层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
监制丨李 磊
责编丨孙 超
编辑丨王忠超
来源丨中共盘锦市委社会工作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