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的温婉水乡中,常州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不仅是鱼米之乡,更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传统美食——常州汤团,尤其是声名远扬的四喜汤团,宛如一幅绚丽的民俗画卷,承载着常州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期许。
常州汤团的历史源远流长,宛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文化长河。南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就已有了汤圆的记载,至明代,汤团已成为常州百姓上元节的传统食品,大街小巷弥漫着汤团的香甜气息。清朝常州地方史料进一步记载了用糯米粉做成面团、包入不同馅料的做法,这便是四喜汤团的雏形。历经岁月的沉淀,常州四喜汤团制作技艺、工艺的生成和传承已有 200 多年,每一颗汤团都仿佛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昔与变迁。
说到常州汤团,不得不提创建于清末民初的常州糕团店。四喜汤团便是店里的招牌点心,吸引着无数食客纷至沓来。所谓“四喜”,指的是由四种形状不同、馅料不同、味道不同的汤团组合而成,每一种都蕴含着独特的寓意。有人说这“四喜”代表着“福、禄、寿、禧”,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人说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寓意着人生四大喜事。
常州汤团的主要食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大大的学问。糯米粉和精粳米粉是汤团外皮的主角,它们经过精心搭配,才能制作出软糯 Q 弹的外皮。而馅料则是汤团的灵魂所在,通常有豆沙馅、芝麻馅、百果馅(也有说法为白果馅)、肉馅四种经典口味,每种馅料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感风味。为了提升汤团的口感,温水等辅助材料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制作常州汤团的过程,宛如一场精妙的艺术表演。首先是做馅心,豆沙馅需小火熬煮七八个小时,细腻绵密;芝麻在磨碎后加入猪油,香甜可口;鲜肉馅每天早晨现做现调,保证新鲜;其他馅料如百果馅、萝卜丝馅等也各有讲究,萝卜丝中加入肉末和猪油渣,增香提味,最近还新增了荠菜口味,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味蕾需求。接着是和面,将水磨糯米粉、精粳米粉按一定比例配置,加入 4 成左右的温水,糅合成光滑的面团备用。最后是包馅成型,这可是个技术活,将米粉团分别包入四种馅心,然后揉捏成不同形状。肉馅做成圆的,寓意着团圆美满;百果馅做成两头尖的,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造型;豆沙馅做成枕头式的(又称元宝式),象征着财富与好运;芝麻馅做成一头尖的寿桃式,寓意着长寿安康。
常州汤团深受当地民众喜爱,尤其是四喜汤团,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常州地区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除了经典的芝麻汤团、萝卜丝汤团、鲜肉汤团、红小豆汤团等,还可能会有更多创新的口味在未来惊艳亮相。
常州汤团的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外皮软糯 Q 弹,采用糯米粉制作,经过精心揉捏和煮制,咬上一口,外皮能迅速回弹,同时释放出淡淡的米香,仿佛带你走进了江南的稻田。馅料丰富多样,既有甜口的豆沙、芝麻、百果等,也有咸口的肉馅、荠菜等。豆沙馅细腻绵密,如同江南的细雨;芝麻馅香甜可口,恰似甜蜜的回忆;肉馅则鲜美多汁,让人唇齿留香。汤汁浓郁香甜,煮制汤团时加入的适量糖或盐,让汤汁也充满了独特的风味,汤团在汤汁中翻滚煮制,吸收了汤汁的精华,更加美味可口。
常州汤团,这颗江南舌尖上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常州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常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