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评论员 程千凡



东京湾的浪花依旧拍打着横滨港的堤岸,这个见证过日本经济奇迹的港口,如今正上演着汽车产业的新旧交替。日本汽车进口商协会4月4日公布的数字如一粒石子投入春日的湖面,激起的涟漪里倒映着全球经济变迁的倒影。

24万2300辆进口汽车的销量,这个数字比去年少了6000辆。连续6年的下滑曲线,像一道未愈的伤痕刻在车市图谱上。当日元在汇率波动中起伏如浪,进口车商的算盘珠已拨弄得焦灼发烫。那些曾让日本消费者趋之若鹜的平价车型,在物价上涨的潮水中逐渐被淹没。40万日元以下的车型销量锐减三成,如同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贝壳,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但是,在这片萧瑟中,中国制造的涟漪正悄然扩散。比亚迪“海豹”轿车的尾鳍划过东京街头,激起2221朵浪花。这个同比增长十个百分点的小奇迹,让日本媒体惊觉:来自东方的竞争者已悄然游入他们的水域。当德国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大众仍在传统燃油车的余晖里争夺王冠时,中国品牌的电动舰队正借着新能源的东风扬帆起航。

数字背后藏着更深的密码。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四个百分点,2万4868辆的绿牌车流,已如新芽般钻出传统燃油车的森林。沃尔沃的EX30像北欧极光般划过车市夜空,印证着环保理念正在重塑消费图谱。这种增长不是偶然,而是时代浪潮拍打礁石的必然回响。当巴黎协定下的碳约束越来越紧,东京街头的充电桩正编织成新的能源网络,无声地改写汽车文明的基因序列。

消费分层的图景在数字中愈发清晰。40万日元以下的车型销量萎缩,恰似工薪族钱包的集体叹息;而千万日元级豪车的增长,则像是富裕阶层在不确定时代里对确定性的追逐。这种消费的两极分化,折射出日本社会在少子老龄化阴云下,不同阶层应对危机的迥异策略。

奔驰连续十年称雄,宝马逆势上扬,而大众却遭遇滑铁卢。这恰似慕尼黑啤酒节上的不同酒桶,有的越陈越香,有的却在时代变迁中渐渐失味。日本消费者对德国制造的偏爱,源于战后60年的品牌积淀。但大众销量骤降两成的警钟,也在提醒所有传统车企:在电动化的新赛道上,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恒的变革。

站在东京塔上俯瞰这座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迸发出独特的张力。奇妙的共生,预示着汽车产业正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当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驶过涩谷的十字街头,当德国工程师在慕尼黑实验室调试新的电池算法,这个被汽油引擎统治了百年的世界,正在电动化的浪潮中悄然转身。

数字从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时代跳动的脉搏。24万与2000的对比,四百分比的增减,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弄潮儿。那些敢于重塑自我的车企,终将在东京湾的浪花与电动汽车的涟漪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