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看病就医悄然发生4个变化,尤其是60岁退休人群,赶紧关注起来

岁月如驹,弹指间,三十年转眼即逝,我爸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也仿佛在怀念逝去的青春。作为一名60岁以上的年轻的老人,我爸尤其关注看病就医方面的变化。

2025年,有一些政策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对于退休的人来说,不适应、不了解,将会对自己的就医带来很多麻烦,下面一起来关注一下四大变化:



01,门诊预交金退出历史舞台

很多人去门诊看病都是现付费,当时交钱,没有听说过这个预交的事儿,也很正常。预交一方面是方便,提前存一部分钱,看病的时候,就直接里面代扣代缴,不用排队,更便捷,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人不一定在同一个医院就诊,或者造成经济负担,所以,自愿缴费。

但是从2025年3月底开始,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存量门诊预交金的资金清算、退款。

这说明,无论就医者愿意还是不愿意,以后门诊收费都是当场缴费,不用预交了。现如今扫码缴费、支付也很便捷,不想排队的话,可以了解一下线上支付的流程。



02,住院预交金降了不少

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不到万不得已不去住院,这些话可以说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了。由此可见,一旦住院,疾病都相对重一些,花销也相对大一些。

住院之之前,患者都要按照规定交一些住院预交金,按照最新的变化,医保患者预交金的额度要降到同病种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2025年6月底起,公立医疗机构要按照通知相关要求收取住院预交金。

比如说,之前医院按照缴纳1万元的预交金,后来这个变化之后,平均个人自付水平在6000元左右,那么,住院预交金就是6000元左右,这样能大大减轻住院负担,尤其是疾病比较着急、现金比较少的人群。

03,住院费用结算效率提升

在老百姓就业难的困境中,其中有一项是排队。简而言之就是效率问题。尤其是住院的人,因为涉及到的费用比较多,结算起来比较麻烦,以后的话,会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并探索一站式结算、线上结算、床旁结算等便民措施。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线上结算,回家后通过实名制的APP或者小程序,实行手动操作,线上结算,更加方便,不用排队,不用去现场办理,特别方便。

床旁结算,顾名思义,就是在病床的旁边就计算了。这意味着结算不用去专门的结算窗口排队,费时费力,更有一些自己住院,没人帮忙排队结算,很不方便的情况。在病床旁,护士就可以帮忙结算,跟患者核对,更加快捷、便利。



04,未来或实现先诊疗后付费的模式

如今,很多先试用后付费的信用卡、线上等支付模式,已经形成了我们后付费的思维习惯。但是唯独在医院里,我们都知道,必须先付钱,才能治病。

现实中很多临时的情况,突发的情况,来不及先付费的情况,到底给不给治病呢?争议很大,有的人说得尊重生命,先给治病,要不然,危在旦夕,还有的人说,得遵守制度,有人恶意逃费,费用谁来承担,医院咋运营。

现在看来,凭借着信用,未来有可能会实现先治疗后付费的模式。希望此项政策尽快落地,能够急病人之所急,病情不等人,先给病人治好病,稳定病情后,再付费。

上述信息是来自于对国家卫健委等6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解读。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原文。大家怎么看?你有啥好办法?欢迎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