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往往会显得偏激,这种偏激的思维不仅影响他们的情绪,也可能对周围的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当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时,作为家长、老师或监护人,我们需要有效沟通,帮助孩子从偏激的思维中走出来,引导他们理性思考。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沟通的第一步。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很多时候,孩子对事物的评判往往受到他们经验的限制。当他们面对不公的事情时,容易产生极端的看法,比如“为什么总是我受到伤害?”或“这对我真是不公平!”这样的想法并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一种对现实的不满。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觉得这些看法过于偏激,甚至不切实际,但要记住,孩子的情感是非常真实的,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挣扎。

在这样的情况下,倾听显得尤为重要。给予孩子一个倾诉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打断他们的发言,也不要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让他们说出内心的烦恼、愤怒和不解,这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感受,也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这样的倾听,有助于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孩子也会更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

简单的倾听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题,促使他们思考自己情感的根源。例如,在他们表达不满的时候,可以问:“你觉得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情感,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抱怨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用温和的语气,保持一种陪伴的姿态,而不是施加压力。

引导孩子理性思考,还需要借助具体的事例和逻辑。当孩子提出极端的想法时,可以用实例来说明这些想法并不符合实际。例如,当孩子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而感到全世界都在反对他时,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在面对冲突时,往往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分享,孩子能够看到问题的多元性,从而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情感。

树立正面的榜样也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我们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理性和包容的态度,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当我们遇到生活中的挫折时,能够理智地分析问题,而不是草率地抱怨或指责,这样的姿态会让孩子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进行一些积极的活动,也是帮助他们理性思考的一种有效方式。当孩子的情绪过于偏激时,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参与一些能够发泄情绪的活动,比如运动、绘画或写作。这些活动不仅能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还可以让他们在创作中找到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在每一个阶段,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与支持。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思维开始偏激时,不妨与他们进行深度的沟通,帮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让他们知道,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观点,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复杂的世界。http://www.zquantong.com/

通过这样的努力,孩子不仅能摆脱偏激的想法,也能在心理上变得更加成熟。我们期待着看到孩子在情感的成长中,从偏激走向理性,从孤独走向理解,最终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他们的归属。这样的沟通和引导,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帮助,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和家长的一种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遭遇挫折与困难,但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在为孩子的未来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