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间,浏阳市洞阳镇统筹推进文明祭扫、红色传承、民生服务三大工程,通过“三网融合”,打造平安清明、文化清明、暖心清明。

安全防控网 守护平安清明

针对清明期间祭祀高峰,洞阳镇构建“人防+技防”双保险体系。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运用智慧林火监测平台实施24小时高空巡航;联合各村(社区)依托“三长制”组建党员巡逻队,在重点林区和交通卡口设置值守点,对重点区域进行动态巡查,确保火种不入山;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转发倡议书15000余次,“村村响”广播及巡逻车每日流动宣传文明祭扫倡议、森林防火、交通安全等知识覆盖所有村组,实现“文明祭祀+防火护林”知识“户户知、人人晓”。

民生服务网 搭建暖心桥梁

西园村创新开展“鲜花银行”,组织党员、邻长在公墓山4个主要路口设置值守点,用鲜花置换纸钱、鞭炮,并免费提供电子炮服务。同时,对墓区开展不间断巡逻检查,防止群众携带火源火种或香蜡纸钱进入墓区,做到“双保险”。

在砰山村江边支部,党员们以“微心愿”为纽带,解决修剪树枝、填补路口、铺设斜坡等7项民生问题,老党员厉贤彩带头作业,青年党员平整路面,女党员擦洗宣传栏,形成“老少接力、党群共建”的局面。村民对改善后的环境表示满意。支部16名党员筹集“暖心基金”2550元,建立慰问困难家庭长效机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

文化传承网 赓续红色基因

在砰山村,砰山村党总支和砰山完全小学举办“清明祭英烈”活动,60多名党员师生访问烈士陵园和王震故居,深化红色教育。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党员和少先队员敬献花圈,学生发言引起共鸣,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炎金号召党员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在王震故居,党员和学生沉浸式体验“南泥湾精神”。活动创新“党员带学生”研学模式,设置互动问答,将红色课堂延伸至实地。

鑫园社区联合金阳二支部开展“我和青团有个约定”活动,吸引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职工家属及居民80余人参与。活动设置艾叶采摘、青团制作、创意比拼等环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趣味结合。“第一次尝试咸蛋黄肉松馅青团,既传承了文化又体验了创新!”参与者纷纷表示。活动结束后,社区将300余个青团分装成“爱心礼包”,送到辖区20户特殊妇女儿童家庭,传递节日温暖。“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也增进了邻里感情。”居民张女士说。

“通过系列活动,我们既守护了生态安全,又传承了红色基因,更温暖了群众心田。”洞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党建+文明实践”模式,推动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清明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宗泽慧 陈双春 李梦娇 邓渺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