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秧鱼河村民小组的绣娘在刺绣 胡超/摄
4月3日,云南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会议介绍了为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将全省112个县(市)分为4个类别等工作情况,并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以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砚山县、景洪市、河口瑶族自治县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解读、介绍。
县域经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加快实现省强民富业兴,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促进云南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红利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发展深入,“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省各县(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24年,我省112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3%;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的县(市)有4个,比“十三五”末增加3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有31个,比“十三五”末增加11个。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配套印发《云南省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分类分级指导和赋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意见》按照因地制宜、产业支撑、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强县富民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以富民为目的,从5个方面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路径,提出27条工作措施。《方案》结合县(市)主体功能区定位、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比较优势等,将112个县(市)分为农业县、工业县、文旅县和口岸县4个类别。其中,宾川、勐海、澜沧等34个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气候适宜、特色农业优势突出的县,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安宁、楚雄、砚山等38个有资源支撑、工业基础较好、环境承载力强的县(市),以工业为主攻方向;大理、景洪、腾冲等28个山水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文旅资源丰富的县(市),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攻方向;瑞丽、勐腊、河口等12个区位优势明显、布局有口岸或重点通道、具有较好的对外交往基础,边境贸易活跃的边境县(市),以口岸经济为主攻方向。
针对县域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差异,省农业农村厅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核心指标,将全省34个以农业为主攻方向的县(市)划分为两类——20个农业优势县和14个农业强基县。针对两类县的独特性,省农业农村厅制定精准赋能措施,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形成优势县引领突破、强基县蓄能赶超的发展格局,全面激活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动能。
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惠民大产业。在培育文旅名县的工作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聚焦守红线促开发、补短板强基础、抓融合强创新等5个重点,把文旅名县培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体验场景。
工业兴则县域兴,工业强则县域强。《意见》对培育工业大县的措施作了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好产业规划布局、集中火力支持产业、上下联动抓好招商。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为各地搭建好平台,通过举办“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活动”“云南制造工业产品供需对接活动”等,实实在在帮企业解决问题,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链生态,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口岸强县的重点任务是发展落地加工、提升通关效能、增强市场活力。近年来,省商务厅认真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精神,坚持“小切口”谋突破,把优化口岸贸易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与企业需求、行业特点、地方禀赋有效衔接起来,创新推出强口岸贸易的政策举措,让一个个口岸成为对外展示幸福中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窗口。
在发展中,各个县(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云南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