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菜花田里涮火锅、在万亩花海跑马拉松、坐着飞机赏花……随着各种鲜花在春日陆续绽放,各地围绕“赏花经济”积极创新,通过“赏花+”模式融合美食、赛事、节庆等元素,打造了众多消费新场景,呈现诸多“赏花+”新亮点,不仅延长了文旅消费产业链,还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各地以花为媒,深挖“赏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活力。图为江苏南京,游客们在油菜花海中尽情享受火锅时光。(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打造新场景
烂漫春光好,赏花正当时。各地以花为媒,深挖“赏花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活力。
日前,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在胡金店镇盛砦村举行2025年油菜花海文化旅游节,用“一朵金花”撬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深耕“赏花经济”新赛道。据介绍,活动期间,云梦县引入火车餐厅、围炉煮茶等网红业态创新场景促消费,配套热气球、滑翔机等娱乐项目,增加国风汉服馆、皮影馆、古法木榨、小番茄采摘等特色体验,形成“吃住游娱购”全链条消费场景。同时,围绕云梦简牍文化、孝道文化、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推出“楚人的一天”“带上父母游花海”“一粒菜籽的旅程”“皮影制作”等主题活动。预计整个旅游节可吸引游客40万人次,实现拉动旅游消费2000万元的目标。
邂逅万亩油菜花海,跑进最美的春天。前不久,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举办以“相聚曲靖畅游花海”为主题的2025曲靖罗平马拉松,约1.5万名运动爱好者沿着精心规划的赛道前行,跑进一片片金色花海。据悉,依托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罗平不断做大“赏花经济”,陆续开展花海马拉松、花海山地自行车骑行等复合旅游体验,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的提升。数据显示,今年2月进入油菜花期以来,罗平县已累计接待游客17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旅游花费近17.6亿元,同比增长11%。
以油菜花海引流,用美食留住游客。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河下镇垱头村打造了“油菜花田火锅”赏花场景,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油菜花,还能在田间露营涮火锅。据了解,油菜开花季,当地日均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带火了周边24家民宿、农家乐。当地村民通过餐饮服务、销售特产,户均增收近10万元。
在山东临清唐园镇,千亩杏花竞相开放,数千棵百年杏树缀满新蕊,众多游客穿梭在花海之中打卡拍照,感受春日时光的美好。依托景观资源,当地通过“旅游+农业”的模式,举办杏花节活动,在杏林内集中展示非遗项目、文创产品和特色美食,带动村民增收。据介绍,游客不仅可以赏花,还能通过订单农业提前锁定杏果收成,实现“春赏花、夏采果”的产业闭环。活动中,村民通过餐饮、非遗展演等多元创收渠道,人均增收超30%。
专家表示,赏花经济的升温,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升级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赏花经济有望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升体验感
“赏花经济”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各地不断丰富消费产品,为游客带来新颖的文旅体验。
眼下,位于四川崇州30万亩油菜花绚烂绽放,吸引大量游客畅游花海、踏青赏春。为了丰富游客体验,2025年当地开通了“低空航线”,让“坐着飞机赏花”成为现实。据悉,游客们可以从崇州郊区起飞,选择低空短途航线,俯瞰整片金黄的油菜花海,在空中感受春日田园的壮丽与浪漫。
为承接好“赏花经济”带来的流量,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实现了从“景区景点”到“全域发展”的转变。罗平投资5.5亿元,优化亲花步道60条,提升马拉松赛道24公里,建成乡愁集市、花海酒店集群等,并植入观光小火车、直升机、自行车等多种新业态,开发出旅游观光、文化研学等新产品。同时,通过花海精品线将罗平全县景区景点串珠成链、连线成片,让游客流连忘返。
随着湖北武汉的樱花迎来盛花期,从外地飞抵武汉赏花的旅客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旅客一站式赏花旅游,武汉天河机场开通“樱花专线”,旅客可以乘坐机场巴士抵达昙华林,与武汉文旅集团推出的樱花环游巴士接驳,一站式游览黄鹤楼、东湖樱花园等武汉知名景点。据悉,樱花专线巴士票价29.9元,一日之内可以无限次乘坐,一站式游览武汉14大景点。
在长沙望城区茶亭镇春意盎然的油菜花海中,游客既能漫步万亩花海,又能乘坐小火车行驶在花海间,还可以带上小朋友到花间体验糖画、扎染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市民游客在踏青赏花的同时还可以欣赏来自长沙市属文艺院团带来的精彩演出。游春赏花与音乐相结合,丰富文旅消费的模式,为游客带来一次全新的、多感官的文旅体验。
贵阳贵安别出心裁,创新推出“赏花消费包”,整合景区门票、民宿住宿、特色餐饮等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发放电子消费券,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二次传播”的良性循环。这种“数字+生态”的模式,使传统赏花经济突破了时空限制。
为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不少热门景区还延长了游览时间,打造夜游场景。比如,河北正定荣国府景区推出了“夜游荣府·寻梦红楼”春日赏花季系列主题活动,园区内精心打造的12处“金陵十二钗”主题场景,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意境和游园体验;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红岭溪谷景区首次将郁金香花海与灯会相结合,让市民、游客徜徉花海和彩灯间,感受梦幻般的视觉盛宴。在江苏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20余万株郁金香竞相盛放,绘成绵延上万平方米的绚丽花海,公园通过数字技术将上万平方米花海转化为沉浸式夜游空间,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夜间盛景。
延伸产业链
赏花经济红红火火,如何转化为持久的生产力?各地赏花经济正在解锁更多新消费。
在湖北武汉,不仅可以看樱花,还可以吃樱花,樱花糕、樱花冰激凌、樱花奶豆腐……武汉各大美食街的小吃都换上了樱花“限定皮肤”,一些老字号糕点坊的应季单品纷纷上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购买。在不少烘焙店、咖啡店都推出了樱花口味的单品,在甜点、饮品中加入樱花糖浆、樱花果酱,有新意也比较应景。一些餐厅还策划樱花季主题活动,结合店内特色菜品,推出樱花美食套系,让食客在餐桌上就能“沉浸式赏樱”。此外,樱花梳妆镜、樱花流沙·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持续热销,且不断上新。
在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芋头古侗寨70余亩锦绣黄桃花海映入眼帘,游客可以认养专属桃树,体验“果熟直采、酿春成酒”的田园乐趣;会同县堡子镇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已经形成“油菜种植——油菜花观光——水稻种植”的复合模式,同时小火车、田野市集、花海T台、诗意走廊、月亮广场、水上乐园、桃花谷、荷香亭等配套文旅新业态已经成型;看好油菜花的引流价值,洪江市安江镇还开发了研学基地和民宿。
赏花经济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产业延伸能力。在贵州梅园周边,以花为媒的产业链条正在快速成型:前端的花木培育、中端的旅游服务、后端的农产品加工形成闭环。去茶山餐饮品牌将饮品与景区结合,推出“赏花季限定奶茶”;传统竹编手工艺融入梅花元素,变身畅销旅游纪念品。位于贵州梅园的田园黔豫农庄推出“赏梅宴”,将梅花入馔打造特色菜品,日接待量从5桌激增至十几桌。
“沉浸式赏花”成为今年新趋势,游客不再局限于拍照打卡,更追求与城市文化的深度互动。各地通过延长产业链、深挖IP价值,将单一的观赏性活动转化为多元消费场景,形成了“赏花+”全链条商业模式,成为带动文旅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专家建议,各地要深入挖掘“赏花经济”在休闲康养、农耕体验、研学旅行等方面的价值,将“赏花经济”与文化艺术、都市休闲、运动健康、乡村度假、非遗体验、主题集市等业态有机融合,联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直播经济等特色消费元素,形成跨界合作模式,以更好地放大“赏花经济”的综合效应。
(记者 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