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现场,庭上见!
——来自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工作部署会上的重要信息
◆这是最高检首次部署对全国检察机关刑检部门出庭支持公诉活动进行评议,并以此为带动,着力提升检察官出庭公诉能力。
◆此次评议活动将重点评议检察人员的证据审查运用能力,法庭应变能力,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是否完善,以及法律适用是否准确等,注重通过“评”“议”结合,促进不断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新时代刑事检察官既需要敢于‘庭上见的勇气’,更需要‘庭上见的能力’。”
◆被评议单位和检察官要正确对待,深刻认识评议不是“挑刺找茬”,而是“治病强身”,杜绝讳疾忌医的心态,针对评议反馈的薄弱环节,立行立改,补齐短板弱项。
一年之计在于春。摸准春天的脉搏,可以感知一年的律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4月2日,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工作部署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最高检将全国划分为10个片区,组织10个评议小组,今年4月至9月,评议小组将奔赴各自负责片区,开展出庭支持公诉评议工作。
这是最高检首次部署对全国检察机关刑检部门出庭支持公诉活动进行评议,并以此为带动,着力提升检察官出庭公诉能力。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主持会议并提出工作要求;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何要开展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哪些刑事案件会被评议?评议活动具体如何开展?如何确保评议活动达到实效?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为什么开展出庭评议?
出庭支持公诉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
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的核心标志性职能,是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惩罚犯罪的主战场,是展现国家公诉形象的主要窗口,是刑事检察的“看家”本领,是高质效履职办案的重要环节,不断提升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出庭支持公诉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出现了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苗生明指出,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整体效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大多数认罪认罚案件出庭公诉的对抗性和挑战性减少,检察官压力变小,导致出庭公诉能力提升受到一定影响;新型疑难犯罪、重大复杂热点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庭审对抗性加大,出庭难度远远超过以往的公诉对抗;借助互联网,人民群众对一些影响性案件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公诉人出庭履职要直面“大众评审团”,庭审更容易成为网络媒体讨论的焦点;辩护律师专业化水平和论辩能力不断提升,庭审对抗更加激烈……
这些问题,最高检早已关注到。在2024年11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上,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指出,要围绕庭审实质化,下大气力加强出庭公诉工作,分类加强对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出庭公诉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强化公诉能力建设。
最高检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查找检察官在出庭支持公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从而提高检察官当庭指控、论辩和应变等能力。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强调庭审实质化,一场高质量的出庭支持公诉,需要精准的事实认定、严密的法律论证和有力的证据支撑。通过评议,能够发现庭审中的薄弱环节,找准办案过程中的短板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进而提高出庭质量。”苗生明表示。
法庭是检验检察官办案质量和综合素质的“试金石”。据了解,此次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中,将重点评议检察人员的证据审查运用能力,法庭应变能力,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是否完善,以及法律适用是否准确等,注重通过“评”“议”结合,促进不断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庭审是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最直接的形式。
“新时代刑事检察官既需要敢于‘庭上见的勇气’,更需要‘庭上见的能力’。”苗生明指出,出庭评议、庭审观摩是最好的教学相长的舞台,这次评议的案件主要是随机抽取各地正在办理的真实案例,通过办案出庭—复盘总结—实践提升的良性循环,更加全面地推动检察官公诉能力提升,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家公诉铁军。
选取哪些案件评议?
刑检条线在办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议活动在最高检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领导下开展,由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牵头,普通犯罪检察厅、职务犯罪检察厅、经济犯罪检察厅、未成年人检察厅共同参与,组成最高检出庭评议工作组,负责评议活动的组织协调。
“我们将全国分为10个片区,挑选精兵强将,组成10个评议小组,每组负责一个片区。”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厅长元明介绍,每组4人,由1名特聘资深检察官、2名全国十佳(优秀)公诉人或全国检察业务专家、1名最高检刑检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特聘资深检察官担任评议小组组长。
葛晓燕在部署会上强调:“各评议小组要按照出庭评议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所负责片区各刑检条线工作实际,主动谋划工作举措,因地制宜开展评议。尤其是各评议小组组长,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办案经验,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谋划,主动靠前一步、多想一层。”
那么,哪些案件会被选中进行庭审评议?
“我们通过最高检刑检部门推荐、省级检察院上报和评议小组随机抽取三种方式相结合选取案件,一般为重大疑难复杂等存在一定办案难度的案件。案件类型涵盖省、市、县(区)三级检察机关正在办理的普通犯罪案件、重大犯罪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5个刑检条线案件。案件开庭时间限定为今年4月到9月。”元明介绍,除上述案件外,各评议小组赴当地评议过程中,要在负责省份进行二次至三次速裁、简易程序案件听庭评议,可采取“推门听庭”方式,随机选择庭审。评议人员根据法律规定,围绕文书质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庭审礼仪、庭审效果等进行量化打分。
“我们想通过评议活动,充分发挥出庭支持公诉的‘龙头’作用,带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出庭质量提升。同时通过最高检开展该项活动,带动各级检察机关重视出庭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出庭评议活动,提升出庭能力,促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刑事案件。”元明说。
如何取得实效?
抓好贯彻落实促提升展良好形象
《关于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对评议标准及要点、流程、效果评估与总结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如何确保评议活动取得实效?答案是抓好贯彻落实。
“全国检察机关各刑检部门需以‘共下一盘棋’的担当,‘共答一张卷’的合力,横向协同,纵向联动,以高质量协作配合推动出庭评议工作高质效开展。”苗生明指出,被评议单位和检察官要正确对待,深刻认识评议不是“挑刺找茬”,而是“治病强身”,杜绝讳疾忌医的心态,针对评议反馈的薄弱环节,立行立改,补齐短板弱项。
他还特意提醒,评议人员要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检察机关各项纪律要求,确保出庭评议工作在规范、有序、廉洁的轨道上高效推进。
“各评议小组要注重发现好的案事例及亮点,及时提炼总结,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报道,展现优秀公诉人风采,提升国家公诉人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公正的职业荣誉感。”苗生明说,最高检出庭评议工作组将对评议小组报送的好的经验做法,如高效的举证模式、庭审辩论的技巧、优秀法律文书等,及时提炼、汇总、推广,适时出台不同条线出庭指引等。
工作部署会上,10个出庭评议工作小组全体成员及各省级检察院重罪检察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苗生明代表最高检党组对各位评议员提出殷切期待——
当好发现问题的“质检员”,以“火眼金睛”发现问题,既关注文书制作不规范、庭审应对不及时等小毛病,也深挖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是否完善、法律适用是否存在偏差等硬伤。
当好传帮带的“教练员”。每次跟庭后要及时组织复盘、研讨,把在庭上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结合经验进行专业点评和指导,既要归纳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更要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剖析;既要讲透“病灶在哪”,更要教会“怎么治病”。
当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员”。不仅要发现个案问题,更要深入了解、掌握全国各地各条线在出庭公诉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困难,挖掘深层次症结,总结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坚持边破解问题、边总结提高,为最高检刑事检察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业务指导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当好带动各级检察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出庭评议活动的“推动员”。要通过这次活动推动各级院重视出庭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常态化听庭评议等岗位练兵活动,加强“素能体检”,增强检察人员在办案中落实“三个善于”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为让各位评议人员深入理解把握方案要旨和具体要求,部署会还专门安排了行前培训环节,最高检出庭评议工作组对方案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评议要点和评分标准等进行详细解读。
葛晓燕强调,各省参会人员要汇报好、组织好、协调好、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重罪检察部门参会人员要及时向院党组、省委政法委传达会议精神,并积极争取当地法院的理解支持,就配合出庭评议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确保这次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希望大家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把评议工作做得更实更好,切实把出庭评议活动作为加强公诉能力建设、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抓手,促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她指出。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10个评议小组将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工作,相信6个月后,在金黄的秋天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