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山东省正式批复设立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港航学院。

新学院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总规模780人,每年招生260人,学制3年,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这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获批,为青岛职业教育对接国际化标准提供了实践,未来也将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举措。



据山东省政府批复文件显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港航学院,隶属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由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在学科设置上,新学院立足青岛当前港航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需求,结合两所办学者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等三个专科专业,为青岛提供定向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作为一所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从承办山东港口集团国际化人才培养强化班,到教师带领意大利师生参观团探秘智慧港口,学院今年在推动国际交流方面不断加速,此番其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合作,一方面将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为青岛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化中外合作办学生态提供新的助力。

显然,此番新学院的批复,是青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最新成果,也是这座城市教育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

3月24日,中国—俄罗斯教育文化交流会暨教育展活动在青岛举行,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中国区)对外俄语等级考试中心,以及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招考中心揭牌成立。



同时,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共同启动联合语言培养项目。而坐落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也将于今年9月正式招生启用。

不难发现,从最初的课程合作、师资交流,到如今的共建学院、联合培养,青岛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

以此番获批的国际港航学院为例,虽目前为专科层次,但其“双证书”的模式和国际化的课程体系,无疑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高了“含金量”,同时或也将为双方未来开启更高层级的合作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青岛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大多与城市经济特色和产业需求密切相关。

当前,青岛正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于2024年将其提升至城市发展战略,并发布《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青岛市主要领导重点督导推进。

新批复的国际港航学院仅设置3个专业,但完全服务于青岛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城市定位,正是青岛持续提升港航服务业发展能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同时,依托于山东省港口集团,学院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参与校企协同创新,服务城市绿色航运、智慧物流等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毕竟,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城市产业的紧密联系,国际港航学院虽定位为国际化办学,但其根基仍在于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不过,国际港航学院的招生规模并不大,批复文件显示,其办学总规模为780人,每年招生260人,学制3年,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此外,新学院的招生时间设定为2025年至2028年,每年一期,如需延期应在2028年底前另行申报。

这种小规模招生模式与灵活的办学期限安排,一方面为学校未来配合城市行业需求调整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新学院也需要在有限时间内证明自身价值,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机制,这无疑又是一项新的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