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孩子,就是平时学习都不错,小考也能考好,但一到大考就不行了。

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或许你家的娃就是这样,以我的经验来看,一般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1、心态有问题,这种孩子思想包袱重,容易想太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未考试之前,都会患得患失,太想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

可往往每次一到考试就紧张,一紧张脑子就一片空白,手抖脚颤心慌,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平时学得再好,考试的时候也没办法答好题。

2、眼高手低,基础题看不上,总想搞难题,因为难题做出来后有成就感,会让自己很有面子。

可是考试有90%都是基础题加中档题,难题只占10%,就算把10%的难题都做出来了,成绩还是不高。而且考试考的是熟练度,时间是固定的,基础不熟练,考试的时候知识调度能力就弱,题量一多卷子就做不完。

那针对这两种情况,该怎么解决呢?

心态问题就得多练,一定要做到“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

意思是平时不管是写作业,还是做练习册,或者是刷卷子,都要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来,去掐时间,养成限时做题的习惯,就跟考试的感觉是一样的,这种感觉经历多了,到了真正考试那会,早就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江湖”了,到那个时候就不会容易紧张,考试自然能轻松拿捏。

另外,写作业做题限时去练,这样还有一个大大的好处,就是能避免自己拖拉磨蹭,一道题明明不难,却在那里磨阿磨,写几个字玩一会,再吃点东西,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摸摸那个,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再来讲“眼高手低”这个问题,练难题不是说不可以,但要分配好时间,如果成绩忽高忽低,不稳定,就证明难题不是你的菜,基础题才是。

而打基础,无非就是“三部曲”。

第一步,把课本上面内容吃透,每条公式、概念、定理都搞懂,最好用思维导图去梳理,这样一目了然,不容易忘。

有太多的学生,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都还没弄明白,下来后就着急着去写作业,去刷题,结果还不是得一边写一边翻书查答案,题目做的是迷迷糊糊的,最后作业是写好了,可是下次遇到同类题,还是不会做。

有的还会耍小聪明,用人工智能帮助解答作业,这跟直接抄答案有什么区别?该不会的题还是不会。

所以打基础最关键一步就是回去搞课本,尤其是课本上的习题例题,老老实实动手去做,建议多做几遍,吃透这些题,会让你写作业时更轻松。

第二步,去刷同步单元练习册,这些练习题就是针对当堂课的专项练习,基本上跟习题和例题差不了多少,多刷这些题,你对于该单元的知识点理解会越来越清晰。

第三步,去刷错题!

每一道错题都整理到错题本上面,分析做错原因,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要再回到课本上去巩固,确保能充分理解其含义及运用。

最后要把同类题去多刷几次,同类题去哪里找?现在人工智能不是很成熟了吗?直接对着题目拍照,然后让它给我们生成几道同类题,并附上解题步骤和答案,你想生成多少道题都可以。



看到没,这才是人工智能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不是直接给你算题,让你抄答案。毕竟,考试的时候你是没办法带上这个“挂王”的,学习这件事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的脑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