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号,特朗普签署了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就在当晚,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喊话说,各国不要报复,还暗示美国会“差异化执法”。
但是中国迅速在4月4号做出了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的关税,也是在4号,美国媒体爆贝森特因为不满关税打算辞职的消息。
现在双方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难道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美国经济和民众的利益遭受更大的损失吗?
«——【·美财长发声·】——»
就在各个国家之间因为关税的事情,打算奋起反击的时候,美国财长贝森特站了出来,他说,大家都先冷静冷静,先别忙着搞关税报复。这贝森特可不是一般人,他以前在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当过高层,和特朗普是老朋友。
特朗普竞选总统的时候,他还捐了300万美元,一直以来都是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大支持者。可这次,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贝森特罕见的没有支持他。
贝森特知道,这关税战短期内看着好像能让美国多收点税,但是时间一长,肯定会招来全球的报复,到最后倒霉的还是美国自己的经济。这次他一直想和特朗普激进的策划划清界限,估计是不想让最后责任到他身上去。
贝森特反对这个政策,不只是看到了经济上的糟糕后果,还因为这个政策本身就自相矛盾。就像他说过的“不能同时增加收入和恢复制造业”,可他的意见根本就没被特朗普当回事。
在政府决策的时候,贝森特慢慢被边缘化了。现在关税的决策都是特朗普的核心圈子主导,贝森特就只被要求解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根本参与不了制定。
没有人听取贝森特的意见,他还被说成是行为另类的人。以前他是以“华尔街最伟大分析师”的身份进入内阁的,现在却因为关税政策,市场信誉受损,还被舆论骂成“背锅侠”。
«——【·贝森特要离职?·】——»
更让特朗普政府头疼的是,他经济领域的得力干将财长贝森特,竟然被爆出来想辞职不干了。他要是真辞职,那影响可大了,美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肯定会受冲击,也说明美国政府内部在贸易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都快藏不住了。
其实贝森特一开始是不反对特朗普政策的,因为他一开是特朗普坚定的支持者,还公开说“进入特朗普内阁是一份轻松的工作”。但特朗普政府极端的关税政策,让贝森特的理念和现实产生了冲突。
他也私下抱怨过“荒谬算法”,实际上是指特朗普政府将贸易逆差简单归咎于关税差异,忽视了全球产业链的复杂性。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政策制定陷入了陷阱。
现在,经济学家也警告,当前这个政策可能会让全球经济损失1.2万亿美元。这个政策也暴露了美国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美国现在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贝森特的离职传闻,更是把特朗普政府经济民族主义和市场规律的不可调和摆在了大家面前。这可不只是他个人工作上的变动,这反映出美国经济政策出问题了,国际形象也可能受损。要是关税政策还这么继续推行下去,美国经济衰退可能就避免不了。
«——【·全面反击·】——»
面对美国这明显的“关税挑衅”,中国可一点没含糊,马上就给出了强硬回应。4月4号,我们也对美国的产品进行了关税的加增。特朗普的这个“对等关税”政策,还让美国在国际上陷入了孤立,贸易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的那些贸易伙伴,欧盟、加拿大、日本等等,都明确表示要采取反制措施。加拿大对美国汽车加税25%,欧盟则盯上了波旁威士忌和牛仔裤这些美国产品。
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批评特朗普的单边主义政策,说美国这是在“砌起孤独的高墙”。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体系有很大的可能进行重构,这就大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中美贸易从2018年的340亿美元关税清单到2025年的全面对抗,双方的博弈还在升级。但历史也证明,对抗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农业遭受重创,中国半导体产业却加速崛起。这提醒我们,危机中往往孕育着转型机遇。
作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核心节点,中国掌握着美日欧高科技产业的命脉。中国的反制直接影响了美国,这种精准打击既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话语权。
«——【·结语·】——»
在这场贸易风波里,中国展现出了大国的担当和实力,坚定地维护了自己的利益还有国际公平正义。中国也一直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中国在反制中一方面对美加征34%关税,另一方面对医疗产品等民生领域降低关税,这种“有保有压”的策略,既让美国感受到压力,又避免了对国内民生造成冲击。
正如商务部所言:“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更不会伤及无辜。”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只有合作才能通向共同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