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对年轻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姐妹实施了两种个性化微创手术。针对姐妹俩不同的解剖特点,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精准制定“经导管封堵”与“小切口修补”双路径方案,以最小创伤实现完美矫治,术后心脏功能均恢复良好,标志着滨医附院在先心病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

姐妹同患先心病入院

“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这对姐妹自幼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经详细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妹妹的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央(中央型房缺,直径16mm),边缘完整,符合微创介入封堵条件;而姐姐的缺损直径达21mm,且紧邻下腔静脉侧边缘缺失,传统封堵易导致封堵器脱落,需外科手术修补。面对复杂情况,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经多学科讨论,决定为姐妹俩“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姐妹俩术前彩超

“针眼”vs“小切口”:

微创技术双路径显优势

妹妹:经股静脉封堵术——无痕修复的“心”突破
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妹妹选择“经股静脉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仅通过大腿根部一个针眼大小的穿刺点,将封堵器精准输送至心脏缺损处。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无需开胸、无需体外循环,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真正实现“无疤痕”治疗。





术中切口及术后即刻彩超

姐姐:腋下小切口修补术——精准外科的“微”美学

针对姐姐的特殊缺损,团队创新采用右侧腋中线小切口路径(切口仅5cm),经肋间入路完成房间隔直接缝合修补。该术式避免传统胸骨劈开的大创伤,切口隐蔽且愈合后几乎不可见,兼顾美观与疗效。





术中切口及术后即刻彩超

技术领航+团队协作:

复杂先心病的“滨医方案”

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圣军教授表示:“房间隔缺损的微创治疗需‘因人施术’。介入封堵适合边缘良好的缺损,而复杂解剖则需借助外科微创技术。滨医附院已成熟开展各类先心病微创手术,结合超声、影像等多模态评估,确保治疗方案最优解。”术后超声显示,姐妹俩的心脏缺损完全闭合,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姐姐术后7天康复出院,妹妹术后第二日即出院,目前随访状态良好。





姐妹俩术后彩超

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15万例,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类型之一。随着微创技术进步,90%以上的简单先心病可通过介入或小切口手术根治。滨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年完成先心病手术200余例,微创占比超95%,以“创伤小、恢复快、预后佳”为特色,为鲁北地区先心病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



滨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微创技术全覆盖,全周期守护“心”健康

作为鲁北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治疗高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全面构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疾病”全病种微创技术体系:常规开展先心病介入封堵、腋下小切口修补及杂交手术(年微创手术量占比95%);成熟实施微创心脏瓣膜修复/置换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心尖二尖瓣钳夹术,以“毫米级切口”避免胸骨劈开;创新开展小切口冠脉搭桥(MIDCAB)及“介入+搭桥”杂交手术,实现冠心病个体化血运重建;精准应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TEVAR/EVAR),以“针孔路径”替代传统巨创。以“创伤小、恢复快、预后佳”的“滨医方案”,助力患者告别“大开胸”时代,重获“心”生!

通讯员 张莹莹 董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