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龙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烟叶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助力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安龙县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打出一套烟叶发展“组合拳”,让烟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模式创新:开启多元增收新路径
安龙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胆探索创新烟叶种植模式,为烟农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增收天地。一方面,积极推广“烤烟+N”的立体种植模式,以烟为主导,巧妙融合其他农作物种植,推动“烟+非烟”产业协同发展。在春潭街道烤烟种植产业带,烟农们在烤烟采收完毕后,利用闲置土地和剩余肥力种植蔬菜、豆类等短期作物。烟后套种的蔬菜不仅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旺,而且借助烤烟种植期间积累的精细管理经验,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上乘,一经上市便备受青睐,为烟农带来每亩数千元的额外收入。这种一年两季、一地两用、一田双收的种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烤烟+花菜接茬轮作。
另一方面,安龙县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通过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转包等形式,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统一经营。钱相街道创新推出“村委会+合作社+烟农”的联动模式,村委会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合作社提供技术、农资等全方位服务,烟农负责田间劳作,三方紧密协作,实现了100亩以上连片种植面积占比高达85%。规模化种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让烟农稳定增收有了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解锁烟叶增效新密码
在安龙县烟叶产业发展进程中,科技元素的深度融入为烟叶品质提升和烟农增收注入了强大动力。
育苗阶段,全县依托专业烤烟合作社,全力打造标准化育苗基地,广泛推广托盘育苗新技术。47个布局合理的育苗点如同47个“烟叶摇篮”,技术人员科学把控每一个育苗环节,从严格的装盘播种、间苗补苗、剪叶刮根到严密的病虫害防治,从精准的温湿度调控到精细的“一日三巡”苗床管理,安龙县始终立足于“严”,着眼于“精”,用心于“细”,确保培育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的优质烟苗,为烟叶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自动喷淋烤烟大棚育苗。
面对春旱严重缺水这一制约烟叶生长的瓶颈性难题,钱相街道率先行动,大面积推广烤烟节水滴灌技术。通过铺设滴灌管网,将水和肥料精准送达每一株烤烟根部,既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减少了人工施肥的工作量,达到省水省工、节肥增效的显著效果。今年,该街道实施滴灌的烤烟面积已突破8000亩,同时新修小水窖20个,进一步完善了灌溉系统,烟叶产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烟农收入水涨船高。
此外,安龙县还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全力推进“数字烟田”建设。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烟农坐在家中就能实时掌握烟田的土壤墒情、气温湿度、病虫害情况等关键信息,实现精准施肥、科学灌溉、智能防控病虫害,种植管理效率大幅提高,烟叶品质更上一层楼,经济效益自然显著提升。
阳光收购:护航烟农收益新业态
收购环节是烟农实现丰收成果转化为实际收入的关键节点,安龙县始终将保障烟农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收购烟叶。每到烟叶收购季,全县严格遵循“入户预检、提前预约、集中运输、批量交售、验证入点、密码收购、承诺服务”的规范化流程操作。在预检环节,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中,手把手指导烟农对烟叶进行初分打捆,确保预检到位率和合格率,有效提升烟叶纯度,为后续顺利交售打下良好基础。
烟叶精准收购。
收购站点更是将公平公正公开做到极致,严格执行“合同收购、电子结算”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人情烟、关系烟”。收购纪律、标准、价格等信息全部张贴在显眼位置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烟农的全程监督。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购烟叶行为,维护正常收购秩序,确保每一位烟农的辛勤劳动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安龙县通过打出这一套涵盖种植模式创新、科技深度赋能、阳光收购保障的“组合拳”,烟叶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烟农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为乡村振兴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图/文 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