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玄武区半山花园业主向“紫牛问政”平台反映,自从南京博物院(文中简称南博)免费开放以后,除了周一的闭馆休息时间,平时人流量将近3万人,如果节假日或双休人更多。所以导致博物馆门前的快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都会拥堵,令附近居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尤其前半山路居民右驾车拐至中山东路时,会遇到拥堵滞留。对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多部门进行采访了解,并实地走访,发现南博景区附近的各种路况有所改善。
下客车辆撤离迅速
南博正门口
市民建议综合管理利用好游客资源
该业主表示,之前自己也曾向12345反映过,希望政府联合相关部门到这里考察,看如何改造,并利用好南博观展的游客资源助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记者了解发现,南博现有规模与建筑于2009年正式改扩建,2013年完工。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因为藏品丰富及优秀的文化积淀,加上近年来影视节目的宣传,免费开放后的南博景区迎来了大量的人流,就像该业主对记者说的那样:南博非节假日的人流要超过夫子庙,节假日则更多。据南京博物院此前透露,这里的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次,因一些展厅区域临时关闭,实际最大承载量调整为2万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为8000人次。这样大的人流,无论放在城市任何的开阔地,周边交通与疏散也都是一大难题。
沟通过程中,该业主也反复向记者强调,自己并非投诉,而是建议,如果可能得话,把南博周边的游客餐饮(现放在维景酒店空旷区域)集中移到南博东北角(现为一改造花园),统一规划,应该会更美观漂亮,而且还能将游客资源有效利用,为旅游经济助力。对此,记者联系了市规划局办公室。对方表示,如果是一块空地,规划部门可以给出建议或者规划,但是南博是建成已久的场地,如果需要改变结构,必须由产权方或主管单位提出要求,再由规划部门进行规划参考。
婴儿车租赁点
流动餐饮被引导至维景酒店空地区域
各部门通力合作改善交通秩序
记者也试图联系到南博,对方表示要采访相关问题需要申请。但门口的拥堵问题,各单位已经非常协助配合,大家都做了最大努力。而记者观察了南博的周边,确实除了原始大门朝向的中山东路和东侧的前半山路外(相对狭窄),北侧和西侧都因有单位存在,所以观展人流可能疏散的方向很有限。
那么,现有的状况是否就无法解决或者改善了吗?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南博周边作为重点疏导对象,交管部门也下了大力度。南博门口的中山东路一线连接新街口、大行宫和沪宁高速连接线,沿途坐落东部战区总医院、明故宫、午朝门公园、南京博物院和中山陵风景区(明陵路),日常车流量大、节假日通行需求强烈,旅游高峰期人、车数量激增。其中,南京博物院毗邻沪宁连接线、中山门大街,是沪宁高速“进城第一站”,周边停车资源有限。为此,南京交管部门联合相关单位优化交通组织形式,并根据实时路况及时启动大流量预案:一方面,已在中山东路沿线各路口设置落地分流指示标牌,引导周边居民车辆从解放路、瑞金路绕行,减少中山东路通行压力。多部门联合协调开辟钟山宾馆、金蝶软件园、清溪路等共享停车位,优化路口信号配时;另一方面,为方便游客搭乘地铁、绿色出行,交管部门加强对地铁站周边路口秩序管理,并在南博门口设置隔离区域,对汽车违规停车上下客行为进行管控,防止引发拥堵。
人车隔离带
南博正门口中山东路段人车隔离区域清晰
记者实地探访感受路况变化
4月1日和4月2日两天,记者分别在下午3点和上午10点左右两次到了南博实地观察。记者在清溪路停车后一路沿着人流最常走的线路步行至南博。一路上,除了个别扫码送扇子的人群有所聚集外,记者没有在沿途看到一家摊贩,并且人流通畅。在维景酒店门口空地上,相关部门将餐饮摊点聚集于此,有需要用餐的游客也可以前往品尝,有效减缓了人行道的压力。在近南博门口处,有一处婴儿推车自助租赁点,偶尔有游客来还车,但没有人群聚集。而在南博正门口,原本与道路连接处被一个推拉门封死,避免游客或行人随意走到慢车道和机动车道,影响南博门口的路面交通。而在人行道上,不断有穿城管制服的人员在巡查,实时监督流动商贩可能出现的占道情况。
由于记者前去实地探访的时间不是周末,所以并不能代表南博人流量的最高峰值。但选择的时间点都是当日人流量最高的两个时间段,道路交通秩序基本正常。记者驻足观察,在南博门口,也就是中山东路由东向西的方向,造成车辆聚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沪宁高速连接线进中山门后迅速由四车道变为缓行两车道,二是到南博的车辆在此处停车下客。第一个因素是中山门区域的地理原因造成的,因为中山门为重要古建筑,所以基本无法改变。另一因素中,门口下客的车辆基本上都能做到快速离开,尽可能减少影响。现场的管理人员也能做到及时疏导交通,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堵塞情况。记者在前半山路右拐至中山东路的红绿灯处观察到,这里右拐的车辆在等一到两个红灯可以进入中山东路,驾驶车辆人员的情绪也都比较平稳。
因为人车分离较好,以及人行道上的摊点被有效管理,这两次来南博与记者去年4月份来这里所见,可谓大变样:人行道变得更畅通,机动车道上也没有了往常人员零星占道或者川流的情况,南博门口的路况改善不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昊
校对 石伟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