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寄到了江苏省沭阳县检察院。写信人小路(化名)是一名在国外留学的学生。
他在信中写道:“看到这些掠夺而来的文物,我深刻意识到自身之前对文物保护认知的浅薄。”这封信的背后,是一段关于盗掘文物、法律惩戒与个人救赎的真实故事。
图片来源光明网
事情的起因是2021年,宿迁警方在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发现有人在售卖一种特殊的“黄金铸币”:楚金郢爰(yǐng yuán)。
这种黄金货币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其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含金量(90%-99%),被列为珍贵文物。
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些郢爰并非合法流通的收藏品,而是盗墓者从古墓中非法盗掘,经过多次转手后流入市场。其中,5枚楚金尤为珍贵:4枚被鉴定为三级文物,1枚被定为二级文物。
图片来源光明网
在审查案件时,检察官发现其中一名涉案人员小路有些特殊。他并非职业文物贩子,而是一个酷爱历史的年轻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小路对古钱币收藏有着浓厚兴趣,家中藏品颇丰。
2021年1月至3月,小路在网上先后购买并转售了几枚郢爰。他并非直接参与盗掘,而是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低价购入,再加价卖出赚取差价。
尽管他并非恶意破坏文物,但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倒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已经涉嫌“倒卖文物罪”。
嘉德2015年拍卖:48300元
检察官李映在审查案件时发现,小路系初犯,无前科劣迹,且他所购买的文物来自公开网络平台,平台本身也应承担监管责任。
此外,小路认罪态度良好,主动退赃并配合追回文物。综合考虑后,检察机关决定对小路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
然后就是开头小路的写信反省了。看到了吧,这种“文物级别”的钱币,只能在拍卖行、文物商店等具备“文物销售资质”的机构买,否则一不小心就变成“倒卖文物”了。
楚国郢爰三联金块 保利估价:10万左右
郢爰并非单独的小金币,而是一整块金版,上面印有多个小方格(称为“联”),使用时需切割成小块,再用天平称重交易。因此,现代出土的郢爰大多呈碎块状,边缘常有切割痕迹。
这些楚金币的含金量普遍在90%以上,少数低至85%。由于存世稀少,单枚郢爰好品相好的市场价约为2~3万元,如果是双联就翻倍,三联就是10万以上,四联15万以上甚至更高。
什么,你问如果是40联以上甚至50联整版是什么价格?那可是天文数字了,不过没有任何记录,拍卖行恐怕也不敢拿出来吧?这可是真正的“一级文物”,博物馆级别。
南京博物院藏 数数有多少?
而小路的遭遇则提醒我们,现如今的“文物保护”非常严格,在购买比较昂贵的藏品时,很有必要查看商家有没有“文物销售资质”。
这种事碰不到则罢,一旦碰到那可真是糟心,因为谁也说不清哪件藏品就突然和“盗掘遗址”扯上关系了。不管怎么说,收藏爱好者一定要紧绷这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