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宝
中医学硕士,教授,执业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注册营养师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学科负责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疗营养室主任
《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签约作者
一到春天,关于饮食养生的讨论就热烈起来,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春食酸”和“省酸增甘”这两种说法。今天咱就从中医理论和文献记载入手,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明白!
先说“春食酸”,这一观点与五行理论紧密相关。在中医五行学说里,春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脏 ,酸味也与肝相应,五行中木生火,酸能助肝,所以从理论上讲,春天适当吃酸,能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趋势,让肝气更顺畅。像《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了人体与自然的对应关系,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春食酸”,但这种五行对应理论为“春食酸”提供了理论基础 。
那“省酸增甘”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最早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方》 ,原文是“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这里的理论依据同样基于五行学说,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春季肝气本就旺盛,若再过多食用酸味食物助长肝气,就容易克制脾土,影响脾胃功能。而甘味入脾,多吃甘味食物能增强脾胃功能,抵御肝木的克制,从而维持身体脏腑间的平衡。
宋代养生学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进一步解释:“春,肝气旺,肝属木,其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 这也说明了“省酸增甘”理论在后世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认可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其实,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都有道理,它们的本质都是基于五行理论对人体脏腑关系的推演。“春食酸”侧重于顺应春季阳气升发,助肝气;“省酸增甘”则更关注肝脾平衡,防止肝气过旺克脾土 。
从春季饮食的核心来看,不管是“食酸”还是“省酸增甘”,都在强调饮食的均衡。我们不能只盯着某一种食物或某一味觉,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搭配。比如,本身肝气不足的人,春季适当吃点酸,像醋溜白菜、酸梅汤,能让自己更有精神;但要是平时脾气急、容易上火,那可就得省着点酸,多吃点甘味食物,像山药、大枣、南瓜等,来养护脾胃 。
养生不能盲目跟风,要了解背后的理论,结合自身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在春天里吃得健康,元气满满!
封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