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北斗、风云、资源……他陪伴着一颗颗中国星跃入星河,谋中心、上专业、创大学……他关爱着华航的每一分成长进步。繁花似锦的4月,96岁的他还是那样青春和热烈,用炙热的眼神凝视着浩瀚的苍穹,见证中国航天更多的壮举;96岁的他还是倾心和专注,为华航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擎画蓝图。今天,4月8日,是我们名誉校长——孙家栋院士的96岁生日。
让我们共同为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他 生日快乐,永葆青春!
感动中国:航天巨擘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给予孙家栋院士的颁奖词,短短数语,却精准勾勒出他波澜壮阔的航天人生。
航天征程:光辉岁月
留学启航(1951年)
孙家栋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那是他航天梦开始的地方,异国求学的岁月里,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日后投身航天事业埋下了坚实的种子,开启了属于他的航天逐梦之旅。
1
2
归国奠基(1958年)
学成归国的孙家栋,毅然投身于新中国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成为中国第一代导弹技术专家。在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他不畏艰难,与众多科研工作者一起,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卫星首秀(1970年)
1970年,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体设计师,孙家栋带领团队突破重重技术难关。当“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宣告着中国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孙家栋也因此在中国航天发展的壮丽篇章中镌刻下属于自己熠熠生辉的印记。
3
4
应用跨越(1981—1986年)
1981年,孙家栋担任“实践二号”通信卫星总设计师,其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应用卫星时代,让卫星技术真正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1986年,被任命为中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总设计师。1988年,卫星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在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通信能力。
北斗领航(1990年起)
从1990年起,孙家栋担任北斗工程总设计师长达20年。期间,他主持完成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实践四号”探测卫星等重大航天工程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推动我国航天技术迈向更高层次,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5
6
探月征程(2004年起)
2004年,已过古稀之年的孙家栋出任探月工程首任总设计师。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篇章。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带领团队向着深空探测领域大步迈进。
至高荣誉(1999—2019年)
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对他在国防科技领域突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荣获“共和国勋章”,这是国家给予他的最高荣誉,彰显了他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国家建设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7
航天小插曲
一碗红烧肉,吃出了自己一生的辉煌前途
孙家栋曾说过,自己走上航天之路纯属偶然。
1948年,19岁的孙家栋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选择了汽车专业。
1950年的元宵节,很多同学都选择回家和家人一起团圆,哈工大的预科班决定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来庆祝节日,于是“贪馋”的孙家栋就决定留在学校吃完这难得的红烧肉,再回去姐姐家过节。
就在食堂准备开饭时,学校的校领导突然通知在场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开始招人了。就这样,因为“贪馋”而留在学校的孙家栋连招呼都没来得及和家人打一声,就连夜坐着火车去了北京。1957年,孙家栋顺利入选中国第一批留苏空军学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
回首往事,正是因为当初的那碗红烧肉,才让他与中国航天结缘,开启了他的航天生涯。
老年时期成为“空中飞人”,一年穿坏5双鞋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当时已经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担起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
2007年是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的关键性一年,作为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经常在几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去协调卫星发射的相关事宜,有时候甚至需要在一周内往返多个城市。
这一年,年近80岁的孙家栋曾先后10次进入发射场,并在发射场内指导了5次卫星发射任务,主持参加了近百个与航天有关的大大小小会议。他的老伴魏素萍说,在那一年,孙家栋光是穿坏的布鞋就有四五双。
华航情缘:携手同行
孙家栋院士与华航的缘分深厚而绵长。
2011年9月,孙家栋院士担任华航名誉校长,自此便一直心系学校发展。
对学校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航天文化的培育、多个省级以上平台的搭建,以及北斗技术应用、航天技术民用化 “十百千” 工程、争创大学等工作,都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
在 孙家栋院士 的关怀与引领下,华航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突破,为国家教育事业和航天事业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固安新校区的建设,更是凝聚着孙家栋院士的殷切期望。
嘱托华航人要弘扬航天精神,建好校固安校区、育好人、办好学。
如今,华航正锚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秉持航天精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航天航空行业发展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孙家栋院士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座不朽丰碑,更是每一个华航人学习的楷模。在生日之际,让我们不仅送上美好的祝福,更要传承他的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的精神将永远闪耀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
大学生融媒体通讯社
新媒体工作室
排版||王翰宇
责编||杨 洋
指导||徐 晨
审核||刘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