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快收藏!
近十年来,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其死亡率分别已达20% 及 50%。合理运用糖皮质激素 (GCs),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增强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能力,进而逆转休克,降低病死率。
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在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若血流动力学依旧不稳定,建议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繁多,为何首选氢化可的松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吧!
氢化可的松VS甲强龙
的“5大差异”
根据《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2021》的核心数据,以下是氢化可的松和甲强龙在治疗脓毒症时的关键差异。
01
关键机制
氢化可的松: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可以激活α-1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收缩血管,从而有效提升血压。
甲强龙:没有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无法通过收缩血管来提升血压。相反,其强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会加重感染的扩散。
02
临床应用建议
氢化可的松:由于其在血压调控和电解质平衡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用于需要快速提升血压和维持电解质稳定的脓毒症患者。
甲强龙:虽然抗炎效果更强,但在脓毒症治疗中,其对血压的支持作用较弱,且可能带来电解质紊乱的风险,需谨慎使用。
在选择糖皮质激素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权衡两种药物的利弊,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这3类患者用甲强龙,
必须死守“保命铁律”
根据《中国脓毒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23》的紧急警示,以下三类患者在使用甲强龙时必须特别谨慎,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01
顽固性低血压患者
特征: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3μg/kg/min。
风险:甲强龙无法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导致血压难以维持,可能引发血压崩溃。
建议:优先考虑使用氢化可的松,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可以有效提升血压。
02
合并肾上腺危象患者
特征: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肾上腺危象。
风险:甲强龙无法替代皮质醇的生理功能,可能导致多器官衰竭。
建议:使用氢化可的松,其具有更强的盐皮质激素活性,能够更好地维持生理功能。
03
高钾血症倾向患者
特征:血钾>5.0mmol/L。
风险:甲强龙可能加重钾潴留,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建议:避免使用甲强龙,选择氢化可的松,其保钠排钾的特性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用药方案
氢化可的松:200mg/天,分4次静脉推注(每6小时50mg)。
禁忌操作:避免与含钙溶液配伍,以免形成沉淀导致肺栓塞。
全球新证据:氢化可的松
“升压密码”被破解!
根据202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氢化可的松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优势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01
研究结果
28天死亡率:
氢化可的松组:31%
甲强龙组:44%
血管活性药物停用时间:
氢化可的松组:5.3天
甲强龙组:7.8天
02
机制揭秘
氢化可的松能够上调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表达,从而协同升压,有效提升血压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相比之下,甲强龙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但缺乏盐皮质激素活性,无法通过激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来提升血压。
03
临床意义
氢化可的松: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能够有效提升血压,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需求,降低死亡率。
甲强龙:虽然抗炎效果较强,但在脓毒性休克中,其对血压的支持作用较弱,可能导致死亡率增加。
抢救“黄金四步法”:
从用药到撤药全流程
01
时机选择
启动时机:当血管活性药物剂量>0.1μg/kg/min时启动氢化可的松治疗。
最佳时间窗:发病12小时内给药,死亡率可显著下降25%。
02
剂量计算
计算公式:氢化可的松剂量 = 体重(kg)× 3mg。
例如,对于60kg的患者,剂量为180mg/天。
严重肝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03
配伍禁忌
溶媒选择:仅用5%葡萄糖,避免使用生理盐水(NS),因其易致结晶。
禁止联用:避免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以免诱发QT间期延长。
04
撤药策略
减量时机:当血压稳定24小时后开始减量。
减量幅度:每24小时减量50%,总疗程不超过7天。
总结
早期启动: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发病12小时内)启动氢化可的松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精准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计算氢化可的松剂量,严重肝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注意配伍:使用5%葡萄糖作为溶媒,避免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
合理撤药:在血压稳定后逐步减量,避免长期使用。
来 源 / 呼吸新前沿
2025年卫生资格考试已进入备考季!华医题库更新速度快、视频 / 刷题 / 模拟试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费刷题练习,点击卡片,开启复习之旅~
(其它学习途径:打开掌上华医→点击“医护助考”)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