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华尔街 白头鹰

美国于美东时间4月2日宣布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中方也随即发布了一系列强硬反制措施,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其他国家也纷纷宣布对美国实行相应的报复与反制措施……

一时间全球范围贸易战火纷飞,大有一场“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时的氛围。

特朗普“对等关税”其目的何在?

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政策本质上是其经济民族主义与战略竞争思维的集中体现,这一政策不仅重塑了全球贸易规则,更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从政策逻辑上看是通过“对等关税”实现“规则重构”。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实则通过关税工具重构全球产业链。

例如,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对欧盟汽车征收25%关税,表面上是为减少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达9350亿美元),实则是对中国“产业政策”和欧盟“市场准入壁垒”的系统性打压。

这种政策逻辑将经济问题与国家安全捆绑,例如将半导体、电动车等产业纳入“战略物资”范畴,试图通过关税胁迫他国在技术标准、数据流动等领域让步。

其次,从国内政治的驱动因素看,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政策巩固蓝领选民支持。例如,对钢铁、铝制品加征50%关税,直接受益的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等“铁锈地带”是关键摇摆州。同时,政策通过制造“外部威胁”转移国内矛盾,将美国国内严重的通胀归咎于“不公平贸易”,塑造“经济反击战”的民粹叙事。

再次,是通过多边体系的颠覆来实现对各国的各个击破,从而获取贸易上的优势。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彻底抛弃WTO最惠国待遇原则,转而采用“国别差异化”税率。例如,中国台湾被加征32%关税,印度26%,日本24%,这种“分而治之”策略旨在瓦解潜在联盟,迫使各国单独与美国谈判。于是美国就实现了以实力为基础的贸易优势。


贸易世界大战能实现美国的目标吗?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否真能有助于美国所期望的发挥关税调节经济的职能,使得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初衷”吗?

笔者认为不行。

关于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美国政府按照各个贸易伙伴所设置的进口关税率分别设定针对对方原产货物在美国进口时的关税率,美国海关据此征收进口关税。

如果按此意执行,那么对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帮助可能比较有限。

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国内专注于高科技与尖端制造业,稳坐产业链的上游,相关大企业赚取丰厚利润,而其他的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业都转移到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国,美国也因此实现长期的低通胀加上居民消费与服务行业拉动的经济稳定增长。

然而,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却逐步空心化了。现在,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昂,普通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比更是已经远远落后,即使是所谓的“对等关税”也不可能构成真正的关税壁垒来阻挡国内对全球价廉物美的普通商品的需求。

反而,此举直接冲击多边贸易体系,OECD警告称全球贸易量可能因此下降15%。

“对等关税”带来的对全球经济冲击,体现为从供应链震荡到通胀螺旋。

美国彼得森研究所测算,10%的全球关税可能使美国核心PCE通胀上升1.2~2.5个百分点,低收入家庭年支出增加1500~2000美元。尽管关税短期内增加财政收入(预计年增1000亿美元),但长期将抑制消费需求,削弱企业投资意愿。IMF预测,若关税长期化,全球GDP可能损失7%。

即使抛开政治影响不谈,美国实行的“对等关税”最终的结果体现在经济上一定是“损人不利己”。


“贸易世界大战”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对等关税”官宣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球资本市场各大指数大幅下跌;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先抑后扬,反映出在关税造成的通胀和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之间,市场更加关注后者。

美国隔夜掉期利率市场定价显示6月份降息概率80%,年底前有望降息3次共计75个基点,可能显示投资者预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上升,而美联储或将加快降息进程以支持增长,这也导致美元指数下行。

各大宗商品价格也明显下行,北京时间4月5日凌晨,布伦特原油价格跌幅达7%,一度下探至64.03美元/桶,为3月20日以来新低。美原油价格跌幅达8.66%,一度下探至60.45美元/桶。4月7日,纽约交易所WTI原油期货更是一度跌破60美元/桶,为自2021年4月以来首次。

从需求端看,加征关税引发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导致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预期下降,价格走低。

从供应端看,关税政策可能影响全球制造业生产和投资,进而冲击工业金属需求,使其价格下跌。原油价格最近的大跌,有不少投资人担心会出现2020年初的场景,当时国际油价开始于60美元/桶水平,随后遇上百年一遇的疫情令市场需求大减。那年3月的OPEC+大会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引起沙特及俄罗斯增加油产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导致4月的油管输送能力及油库爆满,引致WTI期油史上首次负油价的出现,WTI跌至-40美元/桶水平;而其时美股则因投资人信心的丧失而导致连续大跌熔断。

笔者认为这次的情况并不像2020年初那样的糟糕,因为,目前全球经济的基本产出与需求的整体情况没有变化,只是美国试图凭自己一家之力而实现产业分布与利润布局的重新分配。

本轮关税政策落地后,市场或聚焦于:


一、美国是否愿意与各个贸易伙伴展开协商谈判;

二、
贸易伙伴的潜在反应,是否会采取报复措施(中国已经宣布了强硬的反制措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数量众多的经济体被提高关税,即使采取经过其他市场转口贸易的措施对美国出口,仍然可能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

在投资市场方面,笔者认为,新一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对风险资产带来更大的短期压力。目前,对增长疲软的担忧似乎超过了通胀上升,这意味着政府债券可能会吸引避险资金的流入。

建议投资者从着眼于中长期的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可以具体关注几个领域:

首先,从地域上看,一些经济体面临小幅关税上调,如澳大利亚、英国、巴西和新加坡,承受的冲击或较小;美国因为对世界多数国家加关税以及在地缘政治方面的政策改变,已经由过去在全球的道义上与经济上的守护者逐步向掠夺者的形象改变,因此,美元的低位与汇率预期同步下降。日元等传统避险型货币持续走强是大概率。

港股和A股市场则表现出一定的韧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去年三季度起中国政府更积极的政策导向,以及科技产业创新推动潜在盈利增长所引领;面对新一轮的关税影响,预期中国政府可能会提供后续更多的政策支持(如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扩大财政政策支持规模等),因此中国资产的后续表现也预期有良好的表现。

其次,从投资的行业上看提高关税通常对服务业的影响小于商品,金融、医疗保健、消费、服务业等国内刚需型行业的企业,其经营上受到的压力可能会较小。

总而言之,建议投资人面对“贸易世界大战”,可以构建起含上述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币种的投资组合来应对市场的冲击。而从乐观的角度看,因为“对等关税”的冲击,美股已经从全年底的历史高位下调了差不多30%了,原来的高估值已经回归正常。

笔者认为,美股上市中的科技巨头公司组合依然能在未来不断创新出颠覆性的科技从而引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化,本次的大跌恰恰给了能承担风险的投资人一个增加配置的好时机。

No.6292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黄凡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