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梅州交警
梅州作为山区城市,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和经济性,成为市民短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然而,部分摩电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闯红灯、逆行、不戴头盔、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时有出现,导致涉摩电交通事故占比较大,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此外,部分摩电车辆存在未登记上牌、无证驾驶、非法营运等问题,也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对此,梅州公安迅速行动,扎实推进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从路面
执法、源头防控、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涉摩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39.22%。
1
强化路面执法,营造良好环境
马路上,执勤民警发现摩电交通存在一些乱象:部分摩托车驾驶员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当发现有执勤民警时,连忙从摩托车踏板处或者挂钩上拿起头盔佩戴,甚至有个别摩托车驾驶员为了贪图方便,直接从人行道逆行。
“我要去的地方就在附近,逆行过去比较快。”近日,在梅城华南大道和中环路交叉路口,一名摩托车驾驶员因骑车逆行被执勤民警拦下。
“因贪方便而逆行,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做赌注!”执勤民警说道,遵守交通规则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近期由于冷空气来袭,气温下降,民警还发现不少摩电驾驶员“全副武装”套上“挡风被”,或者将厚外套或者长外套反穿用来御寒。
在梅江区新中路附近,一名男子由于在电动车上加装了“挡风被”,在骑行过程中,其身子缩在“挡风被”后,突然电动车在行驶中偏离了路线,连人带车撞向了一旁的花带。在附近执勤的民警马上过去查看情况,将该男子搀扶起来,所幸并无大碍。事后该男子称,骑车时有一阵风吹起了“挡风被”,挡住了视线,因此失去方向撞向了一旁的花带。
“这种看似实用的御寒设备,其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民警的劝导下,该男子将电动车上的“挡风被”拆下,表示今后会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梅州公安持续强化路面执法,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城区主干道、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摩电交通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切实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查处5类重点摩电交通违法行为6946起。
2
强化隐患排查,化解源头风险
“要严厉禁止禁止销售加装、改装的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近期,梅州公安联合相关部门深入“摩电车辆”售卖点及维修店开展源头隐患梳理排查,对“摩电车辆”的销售、合格标志和性能等进行核查,要求商家主动告知买家及时到公安交管部门落实新车上牌登记,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为从根本上减少摩电交通安全隐患,梅州公安推动“源头管控+综合治理”,联合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对摩电销售企业开展专项检查,严禁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从源头杜绝“超标车”“非标车”流入市场。严格监管销售网点办理“摩电车辆”注册登记业务,持续推进“摩电车辆”“带牌销售”,简化摩电注册登记流程,提高上牌率,确保车辆信息可追溯。联合社区、物业对长期停放、无人认领的摩电车辆进行清理,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此外,积极推动建立摩电驾驶人诚信档案,并对快递网点、配送企业等进行检查和宣传,加强行业进行自律,督促从业人员遵守交通法规。
自行动开展以来,共对辖区126间摩电销售、维修店铺进行了检查,持续督促摩电维修企业拒绝为无牌无证、未配备安全头盔的摩电车辆提供维修服务,倒逼驾驶人自觉办证、办牌,将摩电安全隐患消除在出厂、销售环节、上路前。
3
强化宣传防范,提升守法意识
“执法是手段,守法才是目的。”
梅州公安依托路面阵地,坚持“宣教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要求执勤民警在路面执法的过程中,主动向来往群众,尤其是“摩电车辆”违法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宣传摩电交通安全知识,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我学到了很多交通安全知识,回家我也要讲给爸爸妈妈听!”近期,丰顺县公安局组织民警走进辖区明新小学、汤坑镇第二小学等地,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讲活动。
活动中,民警结合摩电出行安全,详细讲解乘坐摩电未佩戴安全头盔、非法加装遮阳伞、“挡风被”等行为的危害,提醒学生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自身安全,同时带动广大家长杜绝各类交通陋习,共同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为切实预防和减少摩电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梅州公安坚持“宣传先行、教育同行”理念,在辖区持续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开展“点对点”入户宣传,倡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规。
同时,坚持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微信号、本地主流媒体等渠道,广泛报道“摩电车辆”交通违法整治的必要性,并将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进行曝光,让广大交通参与者充分了解“摩电车辆”交通违法的危害性,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自行动开展以来,共开展摩电交通安全宣传活动72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