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座座山上种的都是茶,这片茶园可不简单,此处种植茶叶的历史超过一千年,唐代就开始了,宋代起成为御茶园,就是出产的茶叶全部是进贡给皇帝和贵族享用的,持续到明朝。那时普通老百姓是喝不上的,不过今天我们可以随便喝了。
这里是福建建瓯市,建瓯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代属于闽国的建州建安县,现在的宣传口号是“千年建州,北苑贡茶”,北苑贡茶便是这片茶园。因为建瓯位于古闽国的北部,再往北就进入江西,所以称北苑贡茶。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赞北苑茶:“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丁谓在《北苑焙新茶》称颂“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建安雪》中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
宋徽宗大部人都熟悉,历代皇帝中艺术成就天花板,生活享受方面也是行家。陆游就不用说了都知道。周绛是谁?他是茶圣陆羽的“粉丝”,北宋人,开始是个小道士,后来考中进士做过太守,喜欢喝茶研究茶,周绛发现陆羽写的《茶经》不够完善,漏了福建的建安茶,于是他写了一本《补茶经》,意思是补充茶圣著作中的不足。
不过后来周绛发现是自己搞错了,丁谓和陆羽、周绛一样,也都是爱茶懂茶的文雅人士,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官至宰相、昭文馆大学士,不过在历史上名气不算大。丁谓写过《北苑茶录》,主要论述了采茶制茶方面的理论。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几位都是喝茶品茶方面的“专家”。
茶圣陆羽的《茶经》八之出(即第八章,茶叶产地)中,有“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的记载,其中的建州从唐贞元中至唐末以出产北苑茶闻名于世,成为五代南唐和北宋的主要贡茶,这些都是建瓯北苑贡茶的最有力文献证据。
北苑贡茶古代以乌龙茶为主,现在这里的茶园也有白茶、绿茶等。《福建茶树品种志》记载,矮脚乌龙起源于建瓯,东峰桂林村对岸种植有树龄160年以上的“矮脚乌龙”茶园,为建瓯祖传茶树品种,台湾的“青心乌龙”和“冻顶乌龙”都是从北苑茶园传过去的。
北苑贡茶核心产区在建瓯东峰凤凰山一带,此处山川膏腴、腹盆开阔、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是全国种茶适宜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茶都”。自古以来产茶、制茶都在这里进行,是著名的御茶园,也是贡茶的产制中心,团茶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古人的茶道比我们现代人还讲究,不过已成为中国贡茶史绝唱。
以凤凰山为中心方园30里都曾是北苑御茶园,现在隔壁的武夷山茶都是由北苑扩大而来。北苑贡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 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肥厚软亮,绿叶红镶边。完美展现出了茶之五美: 色、香、味、形、名。
北苑茶香味非常特别,品尝后让人齿颊留香,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采制工艺也是代代传承,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采一筐鲜叶,需要一天时间,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再经过多道工序完成制茶。
现在的北苑贡茶园多了一个功能,成为茶文化展示旅游景区,供游客休闲、赏茶、品茶,体验悠久的茶文化,吸引了很多茶爱好者和旅游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