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困局,婚恋困局,工作困局,原生家庭困局...小镇女孩要活出自己,一生都需要战斗,这场战斗的种子在小时候根植,却在成年后爆发。



打小爸妈就告诉小C家里穷,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钱要省着花,作为姐姐要让着妹妹,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个好大学(标准是比亲戚家其他孩子考得好),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标准是比其他亲戚的孩子工作好),结婚一定要找个好人家(老公可以普通点,但是家世得好,对方的父母最好是公务员或者老师).......那时小C不懂,她只真心地觉得爸妈很辛苦,所以自己要节省要努力。

她想要一桶3块钱的泡面可是明明有几毛钱袋装的小干脆面啊,太贵了不要了;想要一件白色蕾丝的裙子但是姑妈给的表哥表姐的旧衣服还很多呢,裙子不要了吧太浪费了;爸妈问她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买那个,她会下意识地说不要了;她也想看电视玩手机,但是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玩,可是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那么就只玩一会会儿罢,或者背着爸爸妈妈偷偷玩;



中考分科时她隐隐觉得自己喜欢文科,但是爸妈说理科容易就业给改了志愿;高考选大学不懂得如何填报,没有电脑也没有人可以问,仅凭着一本填报指南随便填了几个学校;考研真的是她想考吗,还是觉得大家都考了,她不考就是不优秀,会让父母脸上没光?别人家的xx居然读了博士,还是复旦的博士,她觉得自己只是个硕士是不是不够?xxx嫁到了北京,把爸爸妈妈一起接过去了,她觉得难道也要嫁给北京或者上海的有钱人?xxx以前读书不怎么样,现在一个月挣好几万,她觉得自己一万多的工资完全不够看......



父母比来比去比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不过是父母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在和自己的同辈比较而已,但父母的人生也陷在他们的困境里无法逃脱无法改变,于是将这份过于沉重的对于光鲜亮丽人生的期望一股脑地投射在孩子身上。爸爸妈妈对她的要求是完美到近乎苛刻的,要孝顺,要能干,要节俭,要聪明,要漂亮或者至少不能胖,要会察言观色,要会来事儿...可,爸爸妈妈这样是不爱自己吗,小C觉得爸爸妈妈好像爱又好像不爱自己。爸妈会想着法子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会花很长时间给她织毛衣,会走很远的路带她去打针,会说“尽管念,爸妈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完”,“你挣钱了妈妈去给你当保洁,给你做饭洗衣服”,“你生小孩了,不用担心,爸爸妈妈给你带”。他们愿意为你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的的确确爱着她。可这份爱有回报有要求,那就是她一定得优秀,并且是爸爸妈妈认为的优秀。小C觉得父母只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爱自己,她认为其他人也是这样只会在自己表现好的时候爱自己,所以她迎合别人,体谅别人,十分懂得为别人着想,也十分擅长压抑和委屈自己。



她有着深深的不配得感,好像自己天然地只能用平价和实惠的东西;她畏缩不自信因为父母只是认可她的分数、工资和嫁妆却从来没有完全认可她;她不敢拒绝不敢说出自己的不适因为自己从来好像从来都是服从没有对父母说过“不”字;她自卑内耗因为总觉得不够优秀,好像除了读书好再没有其他擅长的东西;她拧巴,明明想要或者不想要却偏偏不敢也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她焦虑迷茫,人生大部分的选择都不是自己做的,她已经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大部分人都会夸她一句懂事,父母夸,亲戚夸,朋友夸,恋人夸,可她真的不喜欢这个词,懂事这个词是一个出于完全利他主义的PUA。

很多小镇女孩按照父母的期待过完了一生,也有很多小镇女孩才刚刚觉醒,觉醒的那一刻,她这一生漫长的为自己而活的斗争就开始了......这两种走向,我们无法去评说幸与不幸,或者说各有各的不幸也各有各的幸运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