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盘点了成都市今年即将投入使用的9所新办高中,其中,位于武侯区武青西三路的成都市墨池书院中学(以下简称七中墨池)备受瞩目。该校,自去年9月开办初中部以来,就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宣传风格。于是,今年学校即将开办高中部的消息传出后,便吸引了家长们的高度关注。

作为成都七中领办的新校,其实,七中墨池自诞生之初便携带着“名校基因”。其“原汁原味的七中传承+科技赋能”两大特色,更是引发了成都家长们的浓厚兴趣。许多家长纷纷联系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深入了解七中墨池未公开细节的渴望。

七中墨池的“七系”基因究竟有多强大?

师资力量如何?

学校特色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接下来,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深入七中墨池,进行实地探访。



实际上,从七中墨池动工修建起,就备受家长们的高度关注。接下来,我们先从校名与区位两个维度,剖析七中墨池到底有多“七系”。总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与成都七中文化根脉相承;其二,与七中林荫校区处于同一区域;其三,是武侯区唯一一所由成都七中领办的学校。

先看校名,去年学校揭牌时,就有细心的家长发现,七中墨池校门口牌匾上同时出现了“墨池书院中学”与“成都七中”的字样。家长们表示,这样的组合,让他们对这所学校的未来满怀期待。


七中墨池校门口

聚焦“墨池”二字。七中墨池里的“墨池”,源于西汉大儒扬雄的“墨池”典故。这意味着七中墨池与成都七中的文化根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单从校名来看,这所新学校自诞生就承载着浓郁的七中文化气息。毕竟从2020年起,成都七中领办的学校在命名上有了新变化,校名里不再有“七中”二字。但七中墨池却通过校名紧密维系着与七中的文化传承,简单来讲,这是骨子里的基因关联。

再看地理位置,成都七中办学足迹遍布多个区域,不仅在主城区的金牛区、高新区,甚至在周边的东部新区,都开办了学校。而七中墨池所在的武侯区,正是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所在地。虽说成都七中与武侯区联合办学的布局起步稍晚,但成都七中将有着深厚历史根源与文化传承的“墨池书院”之名赋予这所中学,也足以看出成都七中对七中墨池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有了成都七中的加持,七中墨池未来究竟要打造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学校副校长谢荣华用“我们不做‘特立独行’,而是把七中120年的成熟经验带到这里。”回应了七中墨池的办学愿景是“办原汁原味的七中系中学”。谢荣华说,从管理制度、教研体系到育人理念,七中墨池与成都七中实现了“四同”——同备课、共教研、同考试、同资源。值得一提的是,七中名师每周前来驻校指导,退休老校长担任办学顾问,甚至学生的作业都与七中本部同步批改。


学校多功能厅

师资方面,七中墨池的师资配置堪称“硬核 ”,管理层由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与高新校区的核心干部领衔,包括原成都七中网校部主任、林荫校区教务处副主任、成都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周莉莉,七中高新校区信息中心主任、信息学竞赛金牌教练谢荣华等。两人分别深耕七中教学与管理近20年,前者以丰富的班主任经验与学科引领见长,现担任七中墨池校长,后者则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领域经验颇丰,现担任七中墨池副校长,两者的携手进而形成了七中墨池“学科+技术”的双核驱动。


七中墨池教学活动现场

作为距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最近的领办校,这一地理位置也给七中墨池带来了独特优势。比如,七中墨池凭借地理优势与成都七中构建深度教育联动。据学校统计,从去年9月至今,已有近70人次的七中老师走进七中墨池课堂。

而对于家长们关心的教师团队,我们也了解到,学校有1/4的教师拥有七中任教经历,如英语学科牵头人曾带出多届竞赛班,还有部分教师因认同七中文化“回流”加盟;其余教师则由武侯区骨干教师及北师大、香港理工大学等名校研究生构成,形成“成熟经验+创新活力”的多元梯队。


七中墨池生物实验室

七中墨池的专家智库则更显“七中基因”。七中老校长王志坚、学科教研员罗哲等组成“智囊团”。专家们进校听课评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细节全程把关。教师备课则是按照成都七中“三定四备五统一”的流程,与七中教研组共享资源。

谢荣华坦言,从每周的跨校区教研到学生活动的联合策划,从名师结对到管理层决策,“每一项细节都带着七中烙印”。



在办学理念上,七中墨池坚持“宁可慢,也要精”。谢荣华透露,曾有单日接洽8批要求扩招的考察团,但学校连教师招聘都执行‘七中标准双盲试讲’,不能因快速扩大规模而放松了七中对品质的追求。

谢荣华还介绍,去年墨池书院初中部共招5个班,并坚持小规模、精品化的办学思路,师生比也维持在1:8。此外,学校还通过分层走班教学,比如在数学、英语学科中打破传统班级壁垒,实行“动态分层教学”。学生根据学习能力评估结果,每周灵活调整班级层级。例如,数学课按思维深度分为“探索班”与“夯实班”,英语课则根据语言应用能力划分“表达进阶”与“基础强化”组别,确保“每个孩子踩准最近发展区”。

此外,学校更是结合AI精准教学,其依托七中智慧教育系统,生成“学情画像”,如学期内2000余次作业数据、8场大考错题轨迹被实时分析,就连寒假作业也告别了“一刀切”,系统针对薄弱点自动推送专属题库的学生,进行阶梯式变式训练,“这不是题海战术,而是有的放矢地靶向提升。”谢荣华说。


学校图书馆

“我们不‘卷分数’,而是要培养能解决真实问题的人。”谢荣华介绍,2025年新初一招生班额为4—6个,也将如2024年一样实现小班制,每班配备“双导师”(学科教师+项目指导),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追踪云档案”。



在数字化教研方面,学校备课系统直连七中教育集团资源库。七中墨池的老师们通过AI工具自动抓取名校教案生成“教学方案池”,可一键调用七中名师经典课例框架,并结合学情数据生成动态教案。每周教研会上,系统还会同步输出“课堂效能热力图”,精准定位学生互动弱项,推动教学策略迭代。

人才储备方面,学校则专设了4名信息技术教师,规模达同类学校的3倍,其中2人为ACM竞赛获奖者。

“未来我们将加入七中人工智能教育联盟,探索‘AI+个性化学习’新模式。” 技术出身的谢荣华透露,学校目前正启动“数字孪生校园”建设:通过3D建模复刻实体校园,在虚拟场景中预演运动会动线、极端天气疏散方案;学生还可化身“数字分身”,选修七中联盟校的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七中墨池有两位在信息科技方面有天赋的同学,也被学校输送到成都七中进行培养。



七中墨池虽属新建校,但通过家长给我们的留言可侧面印证,家长对其关注密切。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2025年新初一招生政策,我们推测,或将在6月底7月初左右公布。

以下为2024年该校初中部划片明细:







随着七中墨池将开设高中部的消息传开后,家长们也非常关心该校高中部的师资队伍。对此,我们了解到,七中墨池去年12月已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正高级教师、学科竞赛教练等核心岗位。


七中墨池高中部宿舍设计图

学校发布的招聘公告中明确要求“须具备七中体系或省级示范校执教经验”。谢荣华透露,目前招聘进来的教师们正在七中林荫校区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实训,须经七中指导教师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此外,学校还计划开设两个“七中”班,由成都七中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确保新高一的课堂纯正的“七中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