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区域协同发展再出重大举措,继西咸一体化之后,又 一地区将与西安开启一体化!
重磅信号!西安-杨凌一体化来了!
杨凌是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 1997年7月成立, 由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22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同建设, 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层面成立了杨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农业农村部部长和陕西省省长担任“双组长”。
近日, 事关杨凌示范区未来发展的重要会议——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多部门参会。并 审议印发《省部共建工作要点》。
明确:杨凌农高区是国家农高区的“排头兵”,肩负着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要 进一步发挥省部共建体制优势,推动杨凌加快建设新时代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域城乡融合示范区、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重点的“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奋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旱区农业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该高规格文件分为5大方面、17项重点任务,其中:
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支持杨凌农高区发挥农业科技优势,承担重点项目、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启动“西(安)杨(凌)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制定融合政策措施,推动杨凌全面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深度参与西安“双中心”建设。
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建设。
支持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
支持杨凌农高区培育国家种业航母型领军企业, 打造中国(杨凌)旱区种业硅谷。
部省协同支持杨凌农高区培优培强100个以上涉农龙头企业,建立100个以上企业牵头的科技产业联合体,培育5个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支持杨凌举办承办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大学校长论坛等重大对外交流活动,打造农业国际高端智库。
支持杨凌农高区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动相关国际涉农组织、机构在杨凌设立分支机构。
支持杨凌举办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世界猕猴桃大会、世界苹果大会、国际农业机器人产业大会等品牌活动。
支持杨凌农高区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资源,推动杨凌接入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周至至乾县高速公路。
无独有偶, 实际上 2月公布的《2025杨凌示范区重点工作安排》,已将“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加快推进杨凌西安一体化发展”列入其中。
而在此前的 今年省两会期间, 省人大代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史高领就已提交了《关于大力支持西安-杨凌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大创新资源共享力度。依托西安“双中心”建设,建设杨凌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发挥杨凌示范区农业科教资源优势,在西安建设一批农业科创飞地园区、试验示范站(基地)。系统性谋划“西安—杨凌”科创走廊。
二是优化产业协同发展布局。支持西安的种业企业向杨凌集聚。支持各类涉农展会向杨凌集中。高水平建设西安-杨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在杨凌建设西安城郊大仓基地,推动西安主城区大型仓储物流、冷链物流、农贸集散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基地向杨凌疏解集聚。
三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携手共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共同开展与上合组织国家、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
四是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联合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共同建设渭河流域绿色生态带,协同推进杨凌和周至间“一河两岸”生态整治、上下游洪涝联防。
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共用。推进跨区域合作办学,提升西安杨凌教育一体化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杨凌示范区医院自贸院区,支持依托交大二附院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西安至杨凌高铁、城际列车实行年票、月票收费制度。推动陕V牌照车辆享受西安绕城高速(含机场专用高速)包缴政策,陕A、陕U牌照车辆包缴政策行驶范围扩展至西安-杨凌段高速。
至此,陕西10市1区协同发展格局基本确立,其中,唯有 西咸和 西杨被定位“一体化”发展。
作为陕西区域协同发展最新动作,西杨一体化,我们拭目以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关注长安范儿,专注西安解读陕西,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