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局,前所未有
波音摆烂、航空供应链承压、国产C919振翅起飞,市场正在悄然翻涌。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十年内,全球航空旅客流量将增长约40%。
这种情况下,航空业究竟有多缺飞机?
香港航空在二手市场大肆“扫货”,像是在全球仓库中疯狂捡漏;与此同时,中银航空租赁豪掷千金,一口气签下120架新飞机,创下历史最大订单。
两种路径,一种急着“立刻上桌”,一种押注“十年后的牌局”。
谋划扩张,用旧飞机“续命”
作为二手市场的常客,香港航空近日表示将收购多架二手飞机,以重新发力洲际旅行市场。
疫情后,香港航空的机队从近50架缩水到如今的29架,几乎腰斩。
副总裁Gary Zhan在采访中直言:“我们需要更多飞机。我们会尽可能多地引进。”
他提到,1月开通的香港至温哥华航线客座率高达90%,6月将直飞悉尼,接下来还计划开通墨尔本、美国、欧洲等航线。
长途航班需求旺盛,飞机却不够,怎么办?——只剩二手市场。
目前,香港航空正与多方谈判租赁5至10架飞机,包括空客A330、A320、波音787等热门机型。
即便海南航空和南航近期罕见地批量甩卖了19架波音787-8,对香港航空来说仍“不够大”,难以承担长途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在研究国产C919未来是否可纳入短途机队。
航空供应链支离破碎、市场飞机供应有限,使得设定具体的扩张目标变得困难,但香港航空的机队短期内至少可能增长三分之一。
在2022年完成了490亿港元(63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后,香港航空的重建几乎完全依赖二手飞机。该航空公司没有订购任何新飞机,而且即使订购新飞机也需等待数年才能交付。
据悉,空客和波音新飞机的订单积压已排到2029年底。
提前锁量,越等越值钱?
相比之下,中银航空租赁(BOC Aviation)则展现出强势的“资本耐心”。
3月31日,这家全球第五、亚洲第一的飞机租赁商宣布,将向波音和空客采购共计120架新飞机,订单总额超120亿美元,交付期将持续至2032年。
这是公司历史上最大手笔采购,囊括70架空客A320NEO与50架波音737MAX。
中银航空租赁总部位于新加坡,背靠母公司中国银行,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服务92家航空公司。
截至2024年底,中银航空租赁的资产组合共计709 架自有、代管及已订购的飞机和发动机,435架自有飞机的平均机龄为5.0年,是业内最“年轻”的租赁资产组合之一。公司计划在2030年前将机队规模扩展到1000 架。
它显然不是在为“明天就要飞”做准备,而是在为“十年后还有飞机可租”押注。
中银租赁选择在产能紧张的窗口期提前“锁量”,以待新飞机未来成为市场稀缺资源,从而掌握话语权。
不同节奏下注,同一个赌局
当前,航空运力正在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历史性转变。全球飞机供应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退役潮、新机交付中断,叠加航旅市场强劲复苏,令市场迅速从“机位过剩”变为“运力告急”。
波音与空客的订单排期已遥遥无期;波音因安全问题被迫减产,更让市场雪上加霜。
新飞机难求,连二手飞机市场也水涨船高,不少航空公司甚至争抢十年以上机龄的机型。
一家航空公司、一家飞机租赁商,有人急着抢座,有人排队定制豪车。
看似风格迥异,却都在押注同一趋势:
航空市场正在加速回暖,越晚上车,票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