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4月6日(小新)春季正是野生芦笋(asperges des bois)采摘与食用的季节。然而,法国卫生部门于本周四(4月3日)发出警告:这类看似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可能在饭后3到4小时内引发一些人出现中毒反应,且症状有时相当严重。
这种植物呈浅绿色,又被称为“山芦笋”或“野芦笋”,在法国本土及科西嘉岛的草地与林间自4月至6月期间广泛生长,也可在家庭菜园中种植。其穗状花苞常被作为凉拌或佐餐的食材。
【超过50起中毒案例】
根据法国国家食品环境与劳动卫生安全局(ANSES)的报告,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全国中毒控制中心共记录了48起因食用野生芦笋引发的中毒案例,其中1起为严重中毒。
出现中毒者大多在进食3到4小时后出现剧烈咽喉疼痛、口腔或喉部肿胀、吞咽困难等症状。
实验室分析发现,这些植物中富含一种称为草酸钙针晶(raphides d’oxalate de calcium)的微小晶体。这类晶体具有强烈刺激性,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可损伤口腔黏膜和皮肤。
【煮熟也不代表安全】
ANSES指出,即使经过烹饪处理,这些芦笋依然有毒。研究表明,这些针状结晶可能破坏皮肤或粘膜屏障,使炎症或毒性物质更容易渗入组织,从而引发肿胀反应。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同一餐中,有些人出现了不适症状,而另一些人却没有,说明个体之间对毒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如何防范?】
ANSES建议,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生命危险征兆,应立即拨打中毒急救电话(15)、欧洲统一急救电话(112)或聋哑人士应急服务电话(114)。
此外,该机构也呼吁公众:在采集或食用野生植物前,拍摄其原貌照片,一旦发生不适,有助于医生识别中毒源头。
文|小新
点「赞」「在看」为我们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