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爸爸来看你了,不要怪爸爸,爸爸找了你38年,小时候爸爸把你抱在怀里……你是英雄、是烈士、是全家的骄傲,爸爸给你鞠躬。



人世间最大的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当我们在父母膝下承欢,享受着天伦之乐时,却不知还有许多父母在苦苦找寻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血洒疆场的孩子!



2017年4月2日,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怀里紧紧抱着家乡的一抔黄土来到云南省屏边烈士陵园,步履蹒跚的走向一座墓碑,朝着墓碑重重地跪了下去,嘶哑颤抖的说道:“儿啊,爸爸来看你了,你不要怪爸爸,爸爸找了你38年,你是烈士是英雄,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爸爸给你鞠躬。”



为了这一刻老人跋山涉水整整找寻了38年,父子再相见时儿子变成了一座冰冷的墓碑,老父亲早已双鬓斑白,满头白发。

幼年丧母

老人叫蒲运海,四川阆中人氏。一生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蒲仕金小儿子蒲仕平。原本一家四口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奈何上天不长眼,蒲仕平才2岁时,母亲突患重病丢下父子三人撒手西去。



蒲运海是个老实本分、勤劳善良的男人,妻子去世后亲戚朋友都劝蒲运海再娶一个。可看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蒲运海担心再娶一个进门,两个儿子的日子不好过,毅然拒绝了亲戚朋友的好意,独自一人又当爹又当妈拉扯两个儿子长大。

蒲仕平从小就十分懂事,每天看着父亲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小小的他多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早点替父亲分担一些。



每天放学别的小朋友都是慢慢悠悠玩够了再回家,而蒲仕平却是一溜烟往家跑,因为他要回家给劳累的一天的父亲和哥哥做饭。不上学的时候蒲仕平就拿着锄头镰刀跟着蒲运海下地挖土、割草喂猪,活脱脱一个小大人的模样。

参军报国

蒲仕平不仅懂事学习也很勤奋,蒲运海一直以蒲仕平为骄傲。但令蒲运海想不到的是,21岁那年蒲仕平竟偷偷瞒着他干了件大事。



1976年,蒲仕平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偷偷瞒着蒲运海报名参军。当蒲仕平拿着入伍通知书回家时,蒲运海内心是又气又愧疚,他气的不是儿子蒲仕平而是自己,蒲运海心里清楚小儿子这么做都是为了这个家。

入伍后,蒲仕平服役于昆明军区50军149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蒲仕平时刻保持着12分的认真,因其文化功底扎实、军事技能优异成为了连队重点培养对象。不久后便被保送到军校学习,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112师,随后更是当上了侦察连连长。



在部队,蒲仕平始终惦记着家里的父亲和哥哥,小时候家里穷父子三人一顿只吃三把米,再掺杂大量的蔬菜勉强填饱肚子。

想到这些,蒲仕平每个月都会想方设法省下一些粮票寄回家中,家书中除了向父亲和哥哥报平安,自己的辛苦却只字未提。每次从邮局领到儿子寄回来的粮票,蒲运海是既开心又担忧。



1979年2月17日,越南无视我国一次又一次严正警告,肆意开枪开炮残杀我边境军民。为守土安民,我国在忍无可忍之下,被迫打响了自卫还击战。

战场牺牲

蒲仕平成为了第一批出境作战的官兵,战斗中,蒲仕平抱着悍不畏死的决心始终冲在最前面,带领侦察连战士们打得越猴抱头鼠窜。



3月1日,蒲仕平带队在越南沙巴县一带执行侦察任务返回途中,不幸被越军发现。双方激烈交火,在越军猛烈的炮火下,蒲仕平沉着应战。为了队员们的安全,蒲仕平毅然决定由他本人留下来掩护队员们撤退。



可队员们安全撤回来了,蒲仕平却被越军数颗罪恶的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残忍的越军还不解气,竟放火焚烧蒲仕平遗体。等战友们赶回来时,蒲仕平的遗体已被烧得所剩无几,战友们只带回仅剩的一点遗骨和一块衣服残片。

我国有言在先此次作战只为惩罚,不要越南一寸土地。1979年3月5日,经过28岁浴血奋战,我军达到目的后撤回国内。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回来了,蒲运海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终不见自己的崽。听人说儿子牺牲了,可蒲运海始终认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没有亲眼看到儿子的遗体他怎么都不肯相信儿子牺牲了。

直到烈士证明书送到手上时,蒲运海才意识到,他最骄傲的小儿子真的回不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沉重的打击下,蒲运海患上了严重的痢疾,一病就是两个月。



落叶要归根,这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痛失爱子的蒲运海也不例外。为了把儿子带回来,蒲运海决定孤身一人前往边境找寻儿子遗体。

老父寻子埋骨地

但自1979年3月5日我军撤回国内后,吃了败仗的越南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趁我军回撤后并没有派重兵驻守边界重要骑线点的空子,不断派兵占领了我老山、者阴山等诸多边界重要战略要地。

面对如此冥顽不灵的越南,我国不得不再次与其展开交锋。



边境战火不断,出于对蒲运海安全考虑上级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无奈的蒲运海只能返回家中无助的等待。

每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蒲运海都会早早起来煮上儿子最爱吃的、加盐加辣的土豆烧四季豆,朝着儿子牺牲的方向久久凌望。



等到战火平息,时间已过去了10年,当年的很多人很多事早已面目全非。

但蒲运海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儿子,他抱着家乡的泥土走遍了云南境内大大小小24座烈士陵园,一次次拜访儿子生前战友,以及到当地相关部门查询,哪怕有一丝希望蒲运海都不愿放弃,可每一次都以失望而归。



蒲运海这一找就找了38年,从曾经的壮年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人,一次次的失望让他变得沉默寡言,身体也在一天天垮下去。

蒲运海的侄子蒲仕川从小和蒲仕平一起长大,感情很好,多年间蒲仕川也在不断通过QQ等网络平台发布堂弟蒲仕平的信息,希望早日找到堂弟蒲仕平的埋骨地。



皇天不负苦心人!2016年的一天,一位长期致力于为烈士寻找家人的爱心人士郑锦女士在QQ里回复了蒲仕川,并让蒲仕川把蒲仕平的烈士证书发给她。

随后,郑锦根据烈士证书上的名字,在自己的QQ里发布了一条寻找烈士“卞仕平”的说说。



然而,经过广大爱心人士的多日寻找,始终没有找到和烈士证书上“卞仕平”相符合的墓碑,只找到了“蒲仕平”烈士墓碑。

原来,当初蒲仕平入伍时,人们的书写习惯都是用简体字,尤其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蒲仕平”变成了“卞仕平”。就是这个简单的书写习惯,竟让一位老父亲苦苦寻找儿子38年。



当侄儿蒲仕川将已找到蒲仕平墓碑的消息告知蒲运海时,老人却是异常的平静,而蒲运海老人接下来的一句“趁我还能走,带我去看一眼我儿仕平吧”,让七尺男儿蒲仕川忍不住心酸流泪。

“父子团聚 天人永隔”

2017年4月2日,蒲运海老人在川滇两地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云南省屏边烈士陵园8排3号看到了儿子的墓碑。



时隔38年父子再相见,却是以如此悲伤的方式!

蒲运海老人抚摸着儿子冰冷的墓碑,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思念,用头狠狠撞击着墓碑,声音嘶哑着喊道:“儿啊,爸来看你了,爸从来没有忘记过你,爸找了你38年啊。小时候爸爸把你抱在怀里,你是英雄是烈士,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爸爸给你鞠躬。”



蒲运海用纸巾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墓碑上儿子的名字,用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墓碑,仿佛小时候抚摸着儿子稚嫩的脸庞。



随后,蒲运海老人又将家乡带来的黄土轻轻的洒在儿子坟头。这悲惨的一幕看哭了在场所有人,2021年2月,蒲运海老人和儿子团聚了,享年90岁。



回望我们祖国走到如今这般强大的来时路,像蒲运海和蒲仕平父子这样的悲伤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战争遗憾

1950年至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我中华197653名好儿女血洒异国他乡,他们中有大部分都被安葬于朝鲜境内。到今天我们已经迎回了981位烈士,可这981位烈士中也仅有28人找到了他们的亲属。





1942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印度战场牺牲约67000余人,遗体多散落在缅 甸密支呐、野人山等战场。

时隔多年,在八莫等地的原中国远征军公墓遗址上,当志愿者们找到远征军烈士们时,他们的遗骸上早已被居民猪圈、菜园、废品填埋场、学校地基等场所覆盖。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我军牺牲700余人,遗体多安葬于西藏山南、林芝等地烈士陵园,但因高海拔和边境管控,部分烈士墓地长期难以抵达。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牺牲约8500余人,十年两山轮战中牺牲2000余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烈士才16岁,最大的也只有35岁。分别安葬于广西、云南边境的烈士陵园中但仍有少量烈士因战场情况复杂,遗体未能找回。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英雄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无药可救的!

少年强则国强,2025年清明祭日,固原2000多名师生徒步108里山路祭英烈,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新的一代正用特别的方式铭记英雄。



没有英雄烈士们浴血疆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安稳幸福的日子,他们的家人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国家和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

咱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英雄们都会陆陆续续的“回家”!

素材来源《夕阳红:有你,爱如高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