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头条一则热榜吉大副校长马琰铭教授接任浙江大学校长,引起广泛关注与热议。

马琰铭教授51岁,是吉林人,本硕就读于延边大学,就这三点就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要知道浙江大学是全国排名前五的顶尖院校,妥妥的985高校,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从“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到核试验工程专家林俊德,再到拼多多创始人黄峥,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等等,他们都是浙大毕业的。

这么牛的一所院校,历来校长都是浙江籍或长三角学者,然而这届接任它的校长却是来自北方,许多家长议论纷纷,“不是本地人,凭啥当浙大校长?”

他们担心,不是本地人或不是本校毕业的,不了解该校的特质。

而且马琰铭教授在吉林大学只是个副校长,才51岁,是浙大近30年来最年轻的校长。

许多人担心他的履历和经验不够,怕他管理不好这所高校。



说白了,就是地域偏见。

地域偏见的根源在于历史、文化和经济差异。

浙江人对外来者可能不信任,担心他们不了解本地文化或抢占资源。

加上马琰铭教授来自北方,一些人潜意识里认为北方学者能力不足。

此外,他的年龄和副校长履历也让人质疑他的经验。

其实就是人们习惯维护自己熟悉的事物,对外来者持怀疑态度。

要消除偏见,需要更多信息公开和包容心态。

除此之外,马琰铭教授本硕毕业于延边大学,被许多人嘲笑。

延边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有些人嘲笑马琰铭教授学历低,认为他担不起这个大任

有网友在评论区说“浙大是浙江的宝贝,唯一985,真的容不得半点沙子,外地来的对他来说只是个工作 ,哪里会有热爱,或许只是他的一个跳板而已啊。”



其下一连串的回复,让楼上的把“或许“去掉,他们认为浙大只是马琰铭教授的一个跳板而已。

真是明摆着的不信任呀!

对此评论区有网友说“左宗棠放在浙江,大概率浙江人又不服,因为左中堂连个进士都不是。”

这位网友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血。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身”,用学历去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是多么荒谬!

左宗棠戎马一生,平定内乱,收复新疆,功勋卓著,岂是一个“进士”头衔可以衡量的?



同样,马琰铭教授的学术能力和管理经验,也不能简单地用“延边大学”来定义。

延边大学虽然不是985或211,但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出身并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更不能以此否定一个人的努力和成就。

其实马琰铭教授堪称学术“纪录收割机”:38岁拿下国家杰青,49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院士之一,还三次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收入囊中。

他不仅搞科研厉害,还带着团队给全球实验室立规矩,制定的高压实验标准被100多个国家采用,更牛的是把实验室技术变成生产线,造出的新能源材料能让氢燃料电池性能猛涨17%。

最近他还带着浙大学生搞出个AI预测材料系统,准确度吊打国际同行,又牵头在北极建了个极端环境观测站,专攻冰川材料研究。



如此亮眼的科研成果,足以证明马琰铭教授的实力远非“学历”二字可以概括。

评价一位大学校长,应该看他能否带领学校发展,能否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能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学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力、眼界和担当。

我们应该摒弃偏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给马琰铭教授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给浙大一个创造新辉煌的机会。



与其在网络上冷嘲热讽,不如期待他为浙大带来新的气象。

时间会证明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素材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您点个“关注”,成为粉丝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会被认定为铁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