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海徐家汇街头出现惊奇一幕:两只棕色的羊驼在车流中奔跑,引发特警、警察与30多名市民联合追捕。幸运的是,这场持续半小时的“萌宠围捕记”未造成人员伤亡,以平安落幕;不过关于“市区能否饲养羊驼”“异宠管理如何规范”的讨论,仍在持续发酵。
网友拍摄的画面显示,两只棕色羊驼沿肇嘉浜路自西向东奔驰而来,与身边的非机动车同向而行,很快又窜入机动车道。不少市民担忧,羊驼体形高达1.5米,若受惊冲撞行人或车辆,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这两只羊驼究竟来源何处?有网友爆料称这是附近永新坊的“网红员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永新坊举办的集市确实以棕色羊驼为卖点。羊驼出逃,很明显是管理上存在疏漏。
对于可爱的动物,不少市民持包容态度。比如这一次,羊驼被称为“打工驼”,出逃被称为“出来踏青,看看春天”,归还后被称为“继续打工”,在草坪上排泄被称为“带薪拉屎”……然而,羊驼出逃背后,饲养者、管理者不能“隐身”。动物的越界行为,本质是人的疏忽大意,事关公共安全的严肃话题,不应以娱乐化的“玩梗”消解。
当前异宠经济正盛。在上海,依靠羊驼等异宠招揽生意的商家并不少见。例如,长乐路上就有一家咖啡馆,以“羊驼陪你吃brunch,免费撸,还可以投喂胡萝卜”为卖点。斜土路上的一家儿童主题乐园,不仅有羊驼,还有卡皮巴拉、土拨鼠、小浣熊,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前来打卡。社交平台上,“羊驼吐口水”“狐獴站肩”“蜜袋鼯滑翔”等内容吸引大量关注,一些地方还设有异宠专卖店。
动物虽“萌”,但异宠饲养不能“卖萌”了之,相关规范还需探讨,有些边界必须明确。
首先就是私人饲养如何规范,公开“营业”如何监管。目前,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私人饲养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大多处于管理的“灰色地带”。对政府而言,应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法规,明确法律边界。对异宠饲养者、管理者而言,应看管好自家宠物,更要有不扰乱公共秩序的自觉。去年,一女子违规携带宠物蜜袋鼯登上飞机,导致航班因安全问题延误,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这样的代价本可避免。对有关商家而言,也应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包括签署承诺书等,明确法律责任、饲养要求;必要时,监管部门可以将违规商家纳入信用黑名单,限制经营资格。
监管之外,还有伦理问题。许多动物看起来“萌萌哒”,其实并不适合成为宠物。有些动物需要开阔场地或有特殊环境需求,有些动物易携带寄生虫、病原体,有些群居动物不适合单独饲养,否则会出现刻板行为等。
目前,部分饲养者将异宠视为“时尚标签”,为了追求一时的新鲜感、潮流感甚至“猎奇消费”,本质上忽视了它们的生物特性。如果动物逃逸,或者主人因种种原因一弃了之,这对于动物本身、生态环境乃至公共安全,都是极为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人口稠密、空间有限的都市中,异宠不应仅是流量经济的“噱头”。面对异宠,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扼杀多元需求,但同时也不可放任自流、牺牲公共安全。期待多方携手进一步健全相关机制,在立法上划清底线、在认知上凝聚共识、在管理上织密网络,让萌宠不再“越界”。
原标题:《新民述评 | 羊驼出逃的背后,萌宠的边界在哪》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