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北关区李家庄蔬菜市场是豫北地区最大的批发市场。在这个客流如织的商贸枢纽,曾经因管理缺位陷入恶性循环:经济纠纷持续攀升,治安警情频发,众多商户萌生退出之意。转折始于社区警务改革深化之际,荣获公安部一等功的市公安局北关分局曙光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士江,到李家庄社区警务室走马上任。这位身兼“河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最美基层民警”等多项省级荣誉的社区民警,巧用“绣花功夫”,凭借精细化治理模式,在短短数月间扭转市场颓势。如今的市场,不仅摘掉了治安乱点的“帽子”,更实现商户满意度显著提升、警情断崖式下降的治理成效,成为“枫桥经验”在现代商贸领域的创新实践样本。
初见乱象 精准“把脉问诊”
2024年9月,李家庄社区警务室正式成立,张士江肩负起改变市场面貌的重任。初到市场,嘈杂的争吵声、混乱的摊位摆放、频繁响起的报警电话,让他意识到任务艰巨。市场管理人员老李无奈地说:“以前这里天天吵,甚至有人打架,顾客都被吓跑了,生意一落千丈。”
面对乱象,张士江明白,必须深入调研,找出问题根源。他带领同事穿梭于市场的每一条通道,与商户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诉求。在交流中,张士江发现,市场长期忽视经营秩序和安全保障,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导致乱象丛生的关键。
找到问题后,张士江迅速行动。他找到老李,诚恳地说:“李哥,市场要变好,得完善管理制度,咱们一起想办法。”在张士江提议下,市场管理人员、商户代表和警务室同事齐聚一堂,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起草管理制度时,张士江亲力亲为,陪着管理人员挨家挨户与商户沟通。
在张士江和警务室的努力下,一套全面细致的管理制度落地实施。摊位摆放规范了,通道畅通了,市场管理逐渐步入正轨,治安乱点的“帽子”彻底摘掉了。老李感慨地说:“警务室成立后,市场变化太大了!张警官带着大家一起干,解决了不少问题。”
温情调解 化解矛盾纠纷
在张士江看来,社区警务不仅要有制度上的约束,更要有人情味。他和同事们经常穿梭于市场,与商户们唠家常、了解需求,还印制了5000张警民联系卡,创建微信工作群,方便大家随时联系。
一天,商户崔某焦急地找到张士江:“张警官,有人扣了我的三轮车,生意快做不下去了!”张士江拍了拍崔某的肩膀,安慰道:“崔老弟,别急,慢慢说,我帮你解决!”了解情况后,他多次联系对方,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经过不懈努力,对方最终归还了三轮车。
2024年11月的一个清晨,商户张某和王某因摊位摆放问题争吵得面红耳赤,眼看就要动手。张士江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将两人分开。“大家都在这做生意,抬头不见低头见,别为小事伤了和气,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在他耐心调解下,两人逐渐冷静下来,张某主动道歉,王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调整了摊位。
贴心服务 温暖商户人心
张士江始终把商户的困难放在心上,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一次,摆摊的大爷焦急地找到他:“张警官,有人买了菜没给钱就走了,我这一天白忙活了,您帮帮我!”张士江安慰大爷后,根据有限线索,通过走访商户、查看监控,最终帮大爷要回了菜款。大爷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张警官,您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真是个好人!”
2024年12月8日,李女士骑电动自行车时不小心弄丢了手机,手机里存储着许多重要资料。在朋友建议下,她联系上了张士江。张士江立刻赶到现场,一边安抚李女士的情绪,一边调取周边监控。尽管查找过程困难重重,但他仍一家家店铺询问排查。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帮李女士找回了手机。李女士激动地说:“张警官,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个认真负责的好警官。”
如今,李家庄蔬菜市场秩序井然、生意红火。张士江用实际行动推动李家庄蔬菜市场走向平安和谐,也为城市发展和民生改善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编审:孙喜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