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牺牲时,我掉下眼泪。”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写回忆书时曾这样写到他的这位战友,而这位战友直到牺牲60年后,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红军老战士叫刘向三,在那个无情的战火年代,侥幸活了下来,由于政治能力强,建国后他更是做到了水利部副部长,后来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
1990年,在刘向三在安徽出差工作期间,他听闻附近不远就是鹿邑,他突然想到长征期间和他一起共患难的战友云宗连就是鹿邑人。
刘向三对云宗连印象很深,他记得云宗连就牺牲在泸定桥上,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位战友的亲人。
可是由于那个年代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这么多年过去,刘向三也没有找到云宗连的亲属,而云宗连的烈士身份也一直没有落实。
想到了这里,刘向三决定自己亲自赌一把,就赌这一次他能够找到云宗连的家人。
到了鹿邑,刘向三赶紧逐家寻找是否有人知道云宗连的家人,好在那天真的是巧,还真让一个年迈的老人告知了确实有位人家的四儿子消失多年,而且也叫云宗连。
刘向三立即去老人指引的方位,果然找到了云宗连的家。
等到介绍完自己的目的以后,自称是云宗连妻子的老妇人,回屋拿出了一张照片。
看到这张照片后,刘向三泪流满面,因为照片上的那人就是年轻时的云宗连。
原来,云宗连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成年以后就想着当兵报国,后来云宗连来到冯玉祥的部队,就在那里和刘向三相识。
后来由于军阀混战,云宗连和刘向三脱离冯玉祥,随着自己的直系领导宣布起义,支持更加先进的共产党的红军,刘向三和云宗连也是那个时候加入的红军。
后来两人光速入党,云宗连更是在几次反围剿作战后成为一名团级干部。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北上抗日,选择了长征,刘向三和云宗连挺过了前期无数次恶战,跟着大部队吃了好多苦,终于还是来到了泸定桥下。
当时敌军把泸定桥上的木板都拆了下去,只剩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没来得及破坏,我军当机立断,派出十八名敢死队员飞夺泸定桥。
敌人被我军的气势吓怕了,但是由于更害怕被渡过桥的红军给俘虏,于是选择以猛烈的炮火还击,阻止我军过河。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正在红军干部团当连长(实际上是团级干部)的云宗连为了保护队友,马上指挥战友们掩护前门的红军战士,并为了给前沿战士们提供有效支援火力,云宗连带着一个排就冲了上去。
当时,敌军为了破坏我军的进攻态势,开始耍花招,于是便把两桶打开的汽油桶倾倒在泸定桥铁索上面,企图用火焰阻挡我军的前进。
云宗连马上进行灭火工作,甚至连他自己身上着了火都不为所动,等到灭火工作结束,云宗连发现了一个马上就要被火烧爆炸的汽油桶。
当时他距离汽油桶最近,尽管身上火势已起,但还是拼劲全力把即将爆炸的汽油桶推向桥下,自己也失去了所有力气,随着掉落的汽油桶一起跌落河里,至此大家再也找不到云宗连的踪迹。
大家都认为云宗连牺牲了,于是在抹掉眼泪后,把更为愤怒的怒火,倾泻于已经满脸死相的国军守军。
多年过去,由于一直不清楚云宗连是死是活,对云宗连的身后嘉奖一直没有落实,再加上他留在红军内部的信息不多,也就把他的事儿给耽误了,知道六十年后,刘向三终于找到云宗连的家人。
确定云宗连的家人还在后,刘向三立即向上级汇报,请求落实优待烈士家属的政策,并给云宗连追认烈士,很快这项申请得到批准,云宗连在死去六十年以后,终于得到了追认和烈属优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