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式自由的实验田——利比里亚,一度被称作“非洲的小美国”,结果却变成了地球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曾经的黑奴掌权了,最后却让同胞过上了连奴隶都羡慕的日子。这个国家的剧情,真的太离谱了!



美国造的国家,怎么比非洲殖民地还惨?

1816年,美国成立了一个组织,名字听起来冠冕堂皇——美国殖民协会。它的初衷不是解放黑人,而是解决一个“内部麻烦”:大量自由黑人走上街头,不仅不愿当奴隶,还开始要求权利、谋求平等。

当年美国上下正在谋划发展,不希望一群失控的黑人扰乱社会稳定。于是,他们想出个“妙计”:既然你们是从非洲来的,那就送你们回去,顺带还能在非洲插上美国的旗子。

1821年,美国海军中将斯托克顿带着自由黑人和两名“代监官”,乘坐“鳄鱼号”军舰抵达西非海岸,靠近塞拉利昂的梅苏拉多角。他们不是来搞慈善的,而是来“找地盘”的。

斯托克顿用武力威胁当地土著酋长,以3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一条225公里长、64公里宽的海岸线。这地方,就是今天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所在地,得名于当时主导殖民计划的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



接下来几十年,美国把大约1.9万名自由黑人送到利比里亚。这些人原本是美国社会最底层的被剥削者,但在抵达非洲这块土地之后,他们马上摇身一变,成了压在土著黑人头上的“新主子”。

他们自称“美裔利比里亚人”,以“来自文明世界”自居,模仿白人殖民者的方式建立政府、划定土地、制定法律。1847年,利比里亚共和国正式成立,第一任总统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就是个美国黑人混血儿。

利比里亚的政体照搬美国,宪法、国旗、行政机构,全是一比一的“翻版美国”,甚至连教堂和街道命名也要向华盛顿靠拢。但问题来了:这些所谓的“自由黑人”并没有带来自由。



他们拒绝让土著黑人参与选举,也不愿意让他们拥有土地。整个国家不到5%的人口,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政治与经济权力,统治持续了整整133年。

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黑人建立的国家”,在20世纪初就靠“贩卖本地黑人”为生。1912年,利比里亚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向一个由英美法德组成的财团贷款,并以全国海关收入作为抵押。负责海关事务的,是美国派驻的财政顾问。这个设定,活脱脱就是“借钱买锁链”。

1926年,美国凡士通公司看中了这里的橡胶资源,以100年租期拿下相当于利比里亚国土面积4%的土地,用来种植橡胶树。政府每年仅收取1%的出口税,换来500万美元贷款,还把未来的财政命脉拱手交出。

这一租赁合同将持续至2025年。换句话说,从美国解放黑奴算起,一个世纪后的利比里亚,依旧活在美国资本的阴影之下。

站在当年的非洲地图上看,利比里亚确实



没被西方列强殖民。但它的独立,其实是美国“在殖民”——不是以白人之名,而是以黑人之手。这也就注定了这个国家的命运:看似自由,实则依附;表面主权,实则控制。

在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美裔利比里亚人通过美国支持掌控国家机器。军队、法院、学校、新闻媒体,全都对土著黑人关门。利比里亚成为非洲大陆唯一没有被欧洲殖民的国家,却也成为唯一由黑人统治的“黑人殖民地”。而这个设定,最终成为民族矛盾爆发的火药桶。

黑人掌权,压迫黑人

1944年,威廉·杜伯曼成为利比里亚总统,开启长达28年的统治。这个阶段,被称为“黄金时代”。他在表面上实行统一国籍政策,允许拥有固定资产的土著黑人投票,但在操作层面,美裔利比里亚人依旧控制核心权力。

杜伯曼本人,是典型的“制度保守派”,公开强调国家的统一身份,却从未真正打破政治和经济上的族群界限。

在他的治理下,利比里亚引进外资,修建港口和机场,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成为非洲第一个支持美国出兵朝鲜和越南的国家。美援大批进入,利比里亚表面繁荣,资本流动活跃。蒙罗维亚的JFK医院、罗伯茨机场等设施,都由美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但是繁荣只在城市表面。70%的农村人口仍生活在赤贫状态,农田缺乏机械化,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经济主要依赖橡胶和铁矿出口,出口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剧烈波动。到1970年,利比里亚的贫富差距已经拉至极限。5%的美裔黑人控制全国60.4%的财富,而95%的土著黑人连基础医疗都享受不到。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危机席卷全球,利比里亚的财政收入受到重创,进口能源成本暴涨。与此同时,橡胶和铁矿石价格暴跌,出口收入锐减。政府为弥补赤字,在1979年筹备非洲统一组织会议时,不惜动用大量资金建设会议中心、五星级宾馆,引发民众不满。

1979年4月,“米价暴动”爆发。政府计划将主粮价格上涨100%,直接点燃了平民怒火。蒙罗维亚爆发大规模抗议,政府调动军队镇压,造成数十人死亡。这一事件成为政局崩溃的前奏。



1980年4月12日,军士长塞缪尔·多伊带着17名士兵冲入总统府,刺杀托尔伯特总统,推翻了统治利比里亚133年的美裔黑人政权。多伊是克鲁族出生,是利比里亚历史上第一位土著黑人总统。他宣布组建“救国人民委员会”,接管政府。

但这场“土著翻身”的政变,并未带来真正的平等。多伊上台后排斥异己,偏袒自己族群,搞起“本族优先”。他镇压反对派,腐败严重,改革流于形式。1985年选举中,多伊“胜选”,但被普遍认为存在舞弊。政权合法性不断遭受质疑。

此时的利比里亚,已经从一个“黑人压迫黑人”的国家,变成一个“族群互斗”的温床。各族间的不满被政变激活,本以为能翻身的土著,发现只是换了个姓氏的压迫者。1989年,查尔斯·泰勒举兵反叛,利比里亚正式陷入内战。



美国不管了,这国家直接断片儿了

1989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泰勒的部队从邻国科特迪瓦跨境进入利比里亚,发动武装叛乱。泰勒曾是多伊政权的财政高官,因腐败指控流亡国外。归来后,他组织“利比里亚全国爱国阵线”(NPFL),宣称要推翻多伊,恢复国家秩序。

这场战争很快演变成多方混战。不同部族组成的武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疯狗强尼”率领的娃娃兵部队。他们逼迫十几岁的孩子参加训练,用可卡因激发暴力,用割伤、枪杀亲人制造恐惧。战场上,孩子成了最残忍的士兵。

光屁股将军布拉希赤身作战,以杀幼童祭旗,制造恐怖。利比里亚变成了“枪口下的炼狱”,每一个部落都有枪,每一个少年都可能杀人。1990年,多伊总统被泰勒部队俘虏,遭酷刑后被处决。利比里亚从此进入权力真空,战火持续14年。



最严重的时期,全国300万人口中有超过200万沦为难民,20万人死亡。塞拉利昂也被卷入冲突,爆发“血钻战争”,泰勒支持叛军换取钻石资源,换来军火。利比里亚军队甚至出现在邻国境内,直接参与杀戮。

直到2003年8月,联合国介入,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内战才勉强停止。查尔斯·泰勒被送往海牙国际法庭,最终被判处50年监禁。

2005年,联合国监督下举行大选,埃伦·约翰逊·瑟利夫成为非洲首位民选女总统。她主张教育优先、重建基础设施,但国家早已千疮百孔。2013年,2.5万名高考生无一人通过利比里亚大学考试,全国教育系统彻底崩溃。

2014年,埃博拉疫情爆发,利比里亚死亡超4800人。西点贫民窟隔离中心被暴民冲击,防疫体系全线瘫痪。联合国被迫再次出手,调派维和部队与医疗物资。



直到2024年,利比里亚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发出新声音。该国教育部长在公开场合表示,非洲青年必须抓住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这一表态意味着,利比里亚正试图与东方建立新型关系,走出美式民主的失败阴影。

这个国家,用两百年时间演绎了一场政治幻梦的破产。从美裔黑人掌权的殖民复制,到土著掌权的族群争斗,再到国际弃养后的彻底失控,利比里亚的历史说明,制度不等于民主,肤色也不等于正义。真正的国家建设,靠的是治理能力与人民立场,而不是权力换人脸。



参考资料

美国人一手建立的国家为何陷入史上最残酷的内战-地球知识局-2017年08月18日

利比里亚:美国亲手打造的非洲首个共和国,为何却成了贫困国家?-澎湃-2020-04-3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