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河口法院执行局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镌刻着“依法为民做主,执行为民解忧”的牌匾,落款人叶某,正是半月前那场“千里寻子”案件的当事人。这十二个字,承载的不仅是感谢,更是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
“孩子消失无音讯”
时间回到2025年2月,在老河口法院执行事务中心,一位母亲焦急倾诉:“我的孩子被带走了,我很着急,你们什么时候可以立案……”原来叶某与前夫薛某离婚后,四个月大的南南被薛某私自从浙江带回湖北老家,从此杳无音信。
母亲的眼泪、婴儿的冷暖,让案件迫在眉睫。执行局迅速研究部署,但摆在面前的难题却不少,孩子从外省被父亲薛某带至老河口市,具体地址不明;爷爷奶奶态度未知,强行执行可能引发冲突;婴儿的安全更需万无一失……
“一块毛巾定方位”
依据叶某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立即锁定薛某父母所在的小区及周边范围展开摸排。而突破口,竟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薛某父亲每日骑电动车买菜时,车筐里总放着一块印有卡通图案的毛巾。“这好像是南南爷爷的毛巾,我之前见过。”叶某的一句话振奋人心,执行干警当即决定进入该小区进行查找。
“婴儿的衣物需要频繁换洗,晾晒在阳台的衣物大小和款式,能直接反映孩子的年龄。”执行干警仔细观察小区各住户的阳台,终于在某栋楼三楼阳台上发现了关键线索,几件婴儿连体衣随风轻摆。
“春风化雨解心结”
面对薛家人的抗拒,执行团队没有选择强硬破门,而是以“社区工作人员”的身份敲门,悄然进入现场。“有人在家吗?我们是社区的。”南南的爷爷开了门,进门后执行干警看见了还在午睡的南南。
干警上前查看婴儿状态后,耐心地与老人沟通,从法律条文讲到亲情伦理。“孩子需要母亲,但爷爷奶奶的付出也值得尊重。”执行法官的话,让老人逐渐卸下心防。
与此同时,法官与薛某展开视频通话。摒弃说教,以共情破冰:“您是父亲,一定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探视权不是剥夺,而是共同守护。”最终,薛某同意配合,双方在法院调解下达成探视协议。当叶某从法官手中接过咿呀学语的南南时,她颤抖的双手和夺眶而出的泪水,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以法律缝合亲情裂痕,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正如牌匾上的那句“执行为民解忧”,相信司法的温度,终将化作人间团圆的星光。
来源:老河口法院詹贤哲
审核: 王洪
终审:周俊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