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sfranc损伤的概述

1、lisfranc损伤的定义:

狭义:第2跖骨基底内侧关节面与内侧楔骨外侧关节面之间的关节。

广义:通指所有的跖跗关节(跖跗关节复合体),包括骨、关节、韧带等结构,参与组成足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中间横弓。

为纪念发现者Jaqcues Lisfranc(1815年),将此类损伤命名为lisfranc损伤。

2、相关解剖:

三柱理论(Myerson, 1986):

中柱(第2、3跖骨与中间、外侧楔骨):稳定性对步态影响最大。

外侧柱(第4、5跖骨与骰骨):活动度较大,创伤后耐受性强。

内侧柱(第1跖骨与内侧楔骨):活动度介于中柱和外侧柱之间。

关键点:第2跖骨基底部嵌插于三块楔骨凹陷中,是关节稳定的主要结构。

重要韧带:跖间韧带、跖跗关节韧带、lisfranc韧带、跗骨间韧带。

血管风险:足背动脉易在脱位时损伤,需注意足部循环。

3、损伤机制:

间接损伤(常见):轴向负荷或扭伤,多导致跖骨基底背侧移位。

直接损伤:暴力直接作用于足背,软组织损伤更严重。

二、lisfranc损伤的诊断

1、体格检查:

足底瘀斑;拇趾与第二趾间隙增宽;应力实验疼痛伴不稳定;琴键实验阳性。

2、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斜位、侧位、应力位):

  • 正位:观察各跖骨与楔骨对齐情况,注意“斑点征”(撕脱骨折)。

  • 斜位/侧位:评估关节对位及跖骨背侧移位。

  • 应力位:评价关节稳定性。

CT:更准确显示骨折和脱位类型。

MRI:对低能量损伤诊断关键,可观察韧带断裂、水肿等。

三、lisfranc损伤的分型

1、Hardcastle-Myerson分型:

  • A型:同侧移位(五个跖骨同向一侧)。

  • B型:分离移位(B1内侧,B2外侧)。

  • C型:分裂移位(C1部分,C2完全)。

2、Quenu and Kuss分型:

  • A型:单骨移位。

  • B型:同侧移位(全部跖骨半脱位)。

  • C型:发散移位(多方向分离)。

3、Nunley分型(低能量损伤):

  • 一级:韧带扭伤,影像学无异常。

  • 二级:韧带断裂,第1、2跖骨间隙1~5mm。

  • 三级:间隙明显增宽,足弓高度下降。

四、lisfranc损伤的治疗

1、治疗目的与原则:

目的:恢复无痛、稳定的足弓。

原则:精确解剖复位,有效稳定固定。

2、保守/手术指征:

保守:儿童、手术禁忌症、移位<2mm且无关节不稳。

手术:明显骨折脱位或复合体损伤。

3、保守治疗方法:

石膏固定4-6周,逐步负重,定期复查X线。

4、手术治疗方法:

闭合复位内固定:适用于轻微损伤,操作简便但固定较弱。

切开复位内固定:

  • 标准双切口或三切口,优先复位内侧柱和中柱。

  • 固定材料:克氏针、螺钉、钢板(依软组织条件和骨折类型选择)。

关节融合术:

  • 适用于纯韧带型或单纯脱位,临床效果优于切开复位(AOFAS评分更高)。

  • 争议:严重骨折脱位仍推荐切开复位内固定。

小结

  1. 早期准确诊断是关键。

  2. 治疗核心:解剖复位、稳定固定。

  3. 复位顺序:先内侧柱和中柱,后外侧柱;内侧/中柱坚强固定,外侧柱弹性固定。

  4. 关节融合术对纯韧带损伤效果更佳,严重骨折脱位推荐切开复位内固定。

















































来源:山东足踝

作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外科/足踝外科 黄松翰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为什么要投稿?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医学之路!是为了与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让传播知识成为一种习惯,是“玖玖骨科”让你投稿的理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