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对中国来说,真是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年代。那时候的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美国刚从冷战中胜出,成了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手握经济、军事和科技的绝对优势,想干啥就能干啥。
而中国呢,虽然改革开放已经搞了十几年,经济有点起色,但跟美国比起来,差距大得没法说。那是个危险的时代,很多人甚至觉得,美国要是想对中国动手,随时都能开战。可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个小国——伊拉克,因为自己的举动,间接给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90年代的背景:中国有多弱,美国有多强
那时候,中国刚从80年代的改革起步阶段走出来,经济开始加速发展,但底子还是薄得可怜。1990年,中国的GDP大概是3600亿美元,听起来不少,可美国呢?超过5.9万亿美元,差了快17倍。中国那会儿主要靠出口纺织品、玩具这些低端产品,工厂里机器老旧,基础设施也跟不上,高速公路和铁路都稀罕得很,港口更是没法跟发达国家比。
再看看军事方面,差距就更明显了。中国的军队——也就是人民解放军,主要还是陆军为主,装备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货色。海军呢?几艘老掉牙的护卫舰和驱逐舰,连近海防御都费劲,更别提远洋作战了。空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主力战机是歼-7,就是苏联米格-21的翻版,跟美国那些F-15、F-16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美国那时候有14艘航母,满世界跑,空军还有隐形轰炸机和精确制导武器,技术领先得让人绝望。
国际地位上,美国刚打赢冷战,苏联解体了,它成了独一无二的老大,想干啥没人敢拦。中国呢?虽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还在,但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分量不够,经常被西方国家指手画脚。那时候,美国觉得自己能随便收拾谁,中国要是跟它对着干,后果可想而知。
这种背景下,90年代中美关系特别紧张,好几次差点擦枪走火。下面就说说几个关键事件,看看当时中国有多被动。
银河号事件:被美国堵了24天
1993年7月,美国突然跳出来,说中国的一艘货船“银河号”往伊朗运化学武器的原料。这事儿闹得挺大,美国直接派军舰把银河号堵在印度洋上,要求检查。中国这边当然不干,说这是诬告,可美国态度强硬,摆明了不信你也没辙。最后,银河号在海上漂了24天,愣是被逼停下来,接受美国、沙特和中国三方的联合检查。结果呢?啥都没查出来,美国轻飘飘地说“情报错了”,连个正式道歉都没给。
这事儿对中国来说,太憋屈了。一艘商船被人家堵那么久,国家面子丢尽不说,还暴露了中国海上力量的短板。那时候,中国海军连保护自己商船的能力都没有,只能干瞪眼看着美国耀武扬威。
台海危机:美国航母开过来
再后来,1995到1996年的台海危机,又让中国吃了瘪。那几年,台湾那边搞“独立”动作越来越多,中国在台湾附近海域试射导弹,想敲打敲打。可美国一看,直接派了两支航母战斗群——“独立号”和“尼米兹号”,开到台海附近。这是什么概念?一艘航母带几十架战机,周围还有驱逐舰、巡洋舰护着,火力强到能打一场中等规模战争。
中国呢?导弹试射是试射了,可面对美国航母,压根没还手之力。没办法,实力差太多,美国航母往那儿一停,中国只能忍气吞声。这事儿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了:90年代的中国,在美国面前就是个“小弟”。
炸馆事件:美国“失误”炸了中国大使馆
1999年5月,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时候,又出了个大事。美国战机直接扔了几枚导弹,把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给炸了,死了三个中国人,伤了二十多个。美国事后说是“误炸”,理由是地图错了。全国上下群情激愤,好多人上街抗议,美国大使馆都被围了。
可愤怒归愤怒,中国能怎么办?军事上没法还手,只能靠外交抗议,发声明谴责。美国的态度呢?道歉是道了,但轻描淡写的,压根没把这事儿当回事。这次事件再一次提醒中国:跟美国比,你还差得远呢。
这几个事件加起来,90年代的中国真挺危险。美国随时能找个理由动手,中国却没啥还手之力。那时候的感觉,就像头顶上悬了把剑,随时可能掉下来。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伊拉克站出来了。
伊拉克怎么“帮”了中国
说伊拉克“帮”了中国,不是说它故意给中国啥好处,而是它的举动——1990年入侵科威特,引发了海湾战争,间接让美国把目光转向中东,给中国喘了口气。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下令军队入侵科威特,想把这个小国吞下去。科威特有啥?石油啊,伊拉克当时经济困难,欠了一堆债,萨达姆想着抢了科威特就能翻身。可他没想到,这一脚踢到了马蜂窝。美国立刻跳出来,带着34个国家组成联军,搞了个“沙漠风暴”行动。
1991年1月,战争正式开打,美国动用了隐形战机、精确制导炸弹,把伊拉克军队打得满地找牙,科威特不到俩月就解放了。
这场战争,美国下了大本钱。几十万部队,几百艘军舰,空军飞了几万架次,光炸弹就扔了不知道多少。打完仗,美国还得在中东留兵,看住伊拉克,顺便保护石油通道。这么一搞,美国的精力和资源好多都扔在中东了。
对中国来说,这是个天大的机会。美国忙着收拾伊拉克,哪还有心思盯着中国?90年代初,本来美国有可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亚洲,压着中国发展。可海湾战争一打,美国的战略重心往中东偏,中国这边压力一下子小了不少。
中国学到了什么?
海湾战争不光让美国忙起来,还给中国上了一课。那场仗打得太漂亮了,美国的科技优势全显出来了。隐形战机能躲过雷达,精确制导炸弹一发就能炸个坦克,卫星还能实时指挥。中国军方看了这场仗,吓出一身冷汗:原来现代战争是这么打的,咱们这装备差太远了。
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下狠心搞军改。钱往哪儿投?导弹、战机、海军这些硬家伙上。尤其是导弹技术,成了重点,后来搞出了东风系列,能打航母的型号都出来了。海军也开始憋大招,慢慢从近海防御往远洋发展。可以说,海湾战争敲醒了中国,让它明白不赶紧升级装备,早晚得吃大亏。
美国忙中东,中国趁机在别的地方使劲儿。90年代,中国开始跟东南亚、非洲这些地方加深关系。那会儿非洲资源多,但西方国家不太重视,中国就跑去签合同,换石油、矿石这些东西。东南亚呢?中国靠着便宜货出口,把市场越做越大。等美国回过神来,中国已经站稳脚跟了。
所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事儿,虽然跟中国没什么直接关系,但真帮了中国一把。美国被拖在中东,中国得了个喘息的机会,开始埋头发展。
有了这段时间的“空窗期”,中国没闲着。90年代到2000年初,是中国腾飞的关键阶段,经济、军事、外交全线发力。
90年代初,中国经济靠的是啥?劳动力便宜,外资进来建厂,生产鞋子、衣服这些低端货。沿海城市像深圳、东莞,工厂24小时开工,工人加班加点,货船一艘接一艘往外运。那时候,中国货便宜,质量凑合,欧美市场很吃这一套。
2001年,中国干了件大事——加入世贸组织。这可是个分水岭。加入WTO之前,中国出口老被关税卡脖子,加入以后,全球市场彻底打开,外资哗哗地往里流。结果呢?中国成了“世界工厂”,手机、家电、汽车零件,啥都造,出口量蹭蹭往上涨。2000年,中国GDP才1.2万亿美元,到2010年就飙到6万多亿,十年翻了五倍。
基础设施也没落下。高速公路从几千公里变成几万公里,铁路修得四通八达,港口吞吐量全球第一。三峡大坝这工程,1994年开工,2003年发电,解决了好多地方的用电问题。这些都给经济发展打了底。
军事上,中国也憋着一口气。90年代那几次挨打的教训太深了,军队得升级。海军是重点,1998年,中国买了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费了老大劲修好,2012年改名叫“辽宁号”服役。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有航母了,虽然跟美国比还差不少,但总算迈出第一步。
空军呢?歼-10出来了,后来还有歼-20隐形战机,技术一点点追上来。导弹更不用说,东风-21D号称“航母杀手”,专门针对美国航母研发的。这些装备,让中国军队从陆上防御为主,慢慢有了点海空作战的能力。
外交上,中国那时候很聪明,邓小平那句“韬光养晦”成了指导方针。什么意思?就是别跟美国硬碰硬,先闷头赚钱,把自己搞强再说。中国跟谁都做生意,非洲、拉美、中东,能签合同的地方都去了。资源换回来,市场打开,慢慢攒实力。
这策略管用得很。90年代到2000年初,中国没跟美国正面冲突,经济却起飞了,等美国再回头看,中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随便捏的软柿子了。
现在的中美关系:中国不怕了
到了今天,中美关系跟90年代完全不是一个样。中国GDP超过14万亿美元,世界第二,经济底气足得很。军事上,三艘航母在手,导弹能打几千公里,空军也有隐形战机。美国呢?还是老大,但日子没以前好过了,国内经济问题多,全球到处跑也累得够呛。
回想90年代,中国哪敢跟美国叫板?现在不一样了,南海上,美国军舰来,中国也敢派船盯着;台湾问题上,中国态度更硬,军事演习一年比一年多。这种变化,根子就在90年代那段时间。中国抓住了机会,把自己搞强了。
当然,美国还是军事上的头号强国,航母11艘,全球基地几百个,中国跟它比还有差距。但现在的中国,至少有底气跟美国坐下来谈,不用像当年那样只能忍着。
回过头看,90年代真是中国最危险的时代。美国随时能动手,中国却没啥还手之力。可伊拉克那次入侵科威特,引发的海湾战争,把美国注意力拉到中东去了,中国趁机喘了口气。这口气喘得好啊,经济起飞了,军队升级了,国际地位也上来了。
伊拉克当然不是故意帮中国,它是为了自己。可历史就是这么巧,一个小国的举动,间接影响了大国的命运。现在中美关系虽然紧张,但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那段危险的日子,成了中国崛起的起点。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但有一点清楚:中国能走到今天,那段夹缝求生的岁月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