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李现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打鸟作业”登上热搜。在古装剧《国色芳华》里,李现饰演的“花鸟使”蒋长扬,身负为皇家搜罗奇花异鸟之责。不少网友表示,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
图片来自李现个人微博
4月4日,生态环境部微博转发了《中国环境报》相关报道,文章称,喜欢摄影的当红演员李现果然不负“花鸟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玉渊潭打鸟#在内的N个话题,成为这个春季破圈的现象级讨论。什么是“打鸟”?如何文明“打鸟”?
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
“打鸟”≠打鸟
“打鸟”绝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伤害鸟类。在摄影圈,“打鸟”是一个常见的行话或戏称,主要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因为拍摄对应的英文单词是shoot,感觉是在“打”一样。
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而字面意义上的打鸟行为,例如用弹弓打鸟,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例如上个月(3月),四川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发布通报,两人在公园用弹弓射击鸟类被依法传唤。经鉴定,被射击的鸟类为小䴙䴘(pì tī),属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图片来自某社交平台截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猎捕者应当严格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或者限额、地点、工具、方法和期限进行猎捕。猎捕作业完成后,应当将猎捕情况向核发特许猎捕证、狩猎证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观鸟爱好者认为,对鸟类来说,“打”或“shoot”本身有伤害的意思,所以用“观鸟”和“拍鸟”可能更好。“看似有点儿吹毛求疵,但态度会潜移默化在细节里。”
多地文旅在线喊话:“打鸟”来我家!
据央视新闻报道,全球鸟类大约有11000种,而中国有记录的鸟类1500种左右,这股“打鸟”热,引起了多地文旅部门注意,纷纷在官方平台上“喊话”,安利起自家的“鸟类天堂”。
天津:七里海湿地是鸟类的天堂
天津七里海湿地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这里,鸟类资源极其丰富,不乏众多重点保护的珍贵品种。包括东方白鹳、白鹤、白琵鹭、天鹅等在内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61种。曾经消失十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全球近危物种,如今也“久居”七里海湿地。
图片来自@天津文旅
广西:来广西“打鸟”
广西崇左发现·弄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8.8%,这里是植物的王国,更是天然氧吧。
图片来自@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湖北:“打鸟”还是家乡好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 的美誉,湿地面积达174.69万公顷,江河纵横,湖泊密布,一大片一大片的湿地正是鸟儿们嬉戏的天堂。
图片来自@湖北文旅
云南大理:有风的地方不能错过
大理是云南著名的观鸟胜地,这里既有山地的林鸟,也有湿地湖泊的游禽、涉禽。
图片来自@大理文旅发布厅
观鸟入坑指南来了
1. 如何文明观鸟?
保持距离,避免干扰。观鸟及拍摄野生鸟类时应注意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大声喧哗、追逐鸟类和使用闪光灯等行为,以免对鸟类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抵制“诱拍”“棚拍”行为。应去观察和记录在自然环境中的鸟类,各种形式的“诱拍”和“棚拍”行为会增加鸟类意外伤亡的风险,投喂食物可能导致鸟类改变自然迁徙规律、居留习性和集群行为,威胁鸟类的生命安全。
禁止干扰鸟类正常繁殖的行为。禁止破坏鸟巢和暴露巢址的拍摄和观察,在鸟类繁殖期要注意远离鸟巢及雏鸟所在区域,防止对鸟类繁殖行为造成严重干扰。
保护鸟类栖息环境。选择合适的观鸟地点,遵守公园、保护区等场所的管理规定,不擅自进入未开放区域,禁止破坏树木、花卉等行为,不乱丢垃圾,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注意自身安全、防范意外风险。观鸟和拍摄鸟类时要注意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前往其他地区观鸟和拍摄时,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做一个文明礼貌的观鸟人。
2. 没有高级的装备能不能去拍?
有资深自然摄影师表示,并不觉得“打鸟”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为,因为装备的价格,封顶可能需要20多万甚至更高。但是初级入门者1万块钱左右也可以拥有一套观鸟或者拍鸟设备了。
“我们也不需要去到肯尼亚,不需要去到南极,只要有对自然的热爱,有一份好奇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拍鸟人,或者是一个观鸟爱好者。”
3. 有哪些观鸟胜地推荐?
春日里,让我们踏足黄(渤)海湿地。盐城或丹东的麋鹿家园是迁徙鸟类繁殖、停歇和越冬胜地。生态工作者为那些娇小的候鸟精心打造了栖息高地。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你将有机会目睹一场壮观的鸟浪,感受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夏日炎炎,让我们前往珠峰脚下海拔3500米的高寒地带。在这里,你将目睹珍稀的黑颈鹤带着它们毛茸茸的幼崽在草甸上悠闲漫步,斑头雁掠过水面展翅高飞。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是当地居民自发参与生态保护行动的成果。
图片来自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秋高气爽时,我们将目光投向大西北的张掖黑河湿地,这里位于河西走廊沙尘暴必经之路,风景之美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是中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关键栖息地,如果你足够幸运,抬头望向峭壁,你将发现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世界濒危鸟类——黑鹳的家园,张掖是它们的重要繁殖地。雷光春曾带领团队一次性记录到514只黑鹳,刷新中国黑鹳仅有100余只的历史,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图片来自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冬日严寒,我们则要前往鄱阳湖——全球最重要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之一,全世界90%以上的白鹤种群选择在这里越冬。夏天的鄱阳湖是一片汪洋,而到了冬天,水位下降,湖底积攒了大半年的“口粮”露出水面,成为60余万只候鸟的越冬天堂。
图片来自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北京地区观鸟都去哪里呢?戳链接了解详情>>>《图个明白丨北京观鸟都去哪儿?收好这份观鸟指南》
整合自各地文旅局、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四川日报、新京报等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