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作用精准、副作用小、治疗便捷的优势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但也有的患者反馈,靶向治疗越吃肿瘤越大。大家好,我是肿瘤科雷紫雄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广东省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为肿瘤科医生,我认为,有两种情况的癌症患者,其实不适合靶向治疗。据统计,约 20% - 40% 的癌症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时,可能无法获得预期效果 。
首先是肿瘤的动态变化。肿瘤并非一成不变的,时刻在生长、演变。我曾见过一个肺癌患者,开始检测存在基因突变,靶向药初期效果良好,肿瘤明显缩小。可随着时间推移,肿瘤细胞发生新的变化,耐药基因突变,肿瘤重新开始生长。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当肿瘤发生动态变化时,若仍盲目服用原靶向药,就可能出现肿瘤增大的情况。
其次,动态监测比吃药更重要。对于异质性评分高的肿瘤,局部穿刺活检获取的样本,很可能无法代表整个肿瘤的真实情况。影像复查能从宏观角度观察肿瘤大小、形态的变化;液体活检,可及时发现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基因突变信息。
而对于耐药基因突变频率高的患者,更要缩短基因检测周期,而不是等到肿瘤已经明显进展,身体出现严重症状才行动。提前知晓肿瘤细胞基因变化,才能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不适合靶向治疗,或靶向治疗失效后该怎么办?肿瘤的微创治疗是不错的选择。像动脉灌注栓塞治疗,通过介入手段将药物和栓塞剂精准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让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阻断肿瘤血供,使其 “饿死”。还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利用热效应杀死肿瘤细胞,创伤小、恢复快。
个体化综合治疗也至关重要。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类型、分期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等,制定个性化方案。比如,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先进行微创治疗缩小肿瘤,再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并在术后配合免疫治疗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