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皇帝,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经常会出门办事,也就是到全国各地出差。

在出差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雍正皇帝也很愿意与这些人交谈,兴许就能结一段善缘。就比如在杭州的那一次,他还真就给大清国找到了一位人才……



杭州去出差

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精力掌管六部,于是便将六部之事,交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来管。

当时还只是皇四子的雍正皇帝负责监管户部,户部管着全天下的钱粮,负责全国的税收,这也就意味着胤禛需要经常去外地查账。



康熙皇帝让这些儿子分管各部,主要是想历练他们,因此这些皇子也不能偷懒,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不然肯定要挨骂的。

不过,胤禛倒也是个喜欢出门的人,出门走走对他来说并不算坏事。这种喜欢出门的好习惯,也使得他在后来有了夺嫡的资本。



康熙四十六年,南方发了大水,浙江、安徽等地方是重灾区,康熙皇帝“南巡”时亲自来到灾区视察,当时胤禛就跟在他身边。

康熙看到当地受灾的百姓后,心里也不好受,他下令减免了当地的赋税,并且开仓放粮,当地百姓纷纷叫好,康熙皇帝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越来越好。



康熙“南巡”时,经常要视察河道,他非常关心治水的问题,他还提出过“治河即治国”的观点。

这句话被胤禛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因此胤禛每次出门,都要去附近的河道看一看,就算河道没有问题,他也必须去找找有水的地方。



说到有水的地方,来到杭州的胤禛,很想去西湖看一看。

当时的浙江巡抚衙门就在杭州,在见过巡抚大人朱轼之后,胤禛带着自己的十三弟胤祥前往西湖。

虽然西湖没有发大水,但是胤禛还是想去看看,万一呢?但其实他俩就是想出门玩一圈。



出门游西湖

当胤禛路过杭州涌金门的时候,路边的一个小摊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地摊是卖字画的,摊主看起来是个书生,就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他的作品。

胤禛他们走过来的时候,正好碰上这个摊主在给人们展示自己的书法。胤禛对书法挺感兴趣的,便也停下脚步观看。



只见这个书生模样的摊主先铺开纸张,再开始研墨,最后提笔蘸墨,落笔如神。

这个书生写了一个“永”字,众人感到有些失望,还以为这个书生能写出什么厉害的字来,结果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永”。

老十三胤祥也没有看懂,他拉着胤禛叫他快走。



可别小看了这一个“永”字,写书法的人都知道,这个字里蕴含了八种经典笔画,想要把“永”字写得标准又好看,也是很不容易的。

胤禛看过这个摊主写出来的“永”了,写得很不错,明显就是有书法功底的人写出来的字,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胤祥拉着胤禛说:“四哥,你还看什么呢?这些字画一看就不是出自这个人之手啊。”

胤禛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自己的眼光没错,这个摊主绝对不是一般人。

于是他拉着胤祥来和这个摊主搭话,这个摊主一眼就看出这是两位“贵客”,连忙向他们推荐自己的字。



胤禛问他:“这字是你自己写的吗?”那摊主还有点自豪,信心满满地说:“这都是我写的,您要是不信我现场给您写。”

胤禛对这个人很感兴趣,于是便让他给自己写四个字“春夏秋冬”。

摊主马上做准备,他从桌子里面掏出来一张好纸,看起来有些心疼。



写书法的纸也是有不同档次的,这个摊主用不起很好的纸,他眼中的好纸,在胤禛眼里只能算还说得过去的纸。

而且即使是这种很一般的纸,这个摊主手里也没有几张,所以他每使用一张都很心疼,万一这几个字卖不出去,他就损失了三天的饭钱。



这个摊主在胤禛的眼皮底下写下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字,胤禛对这四个字很是满意。

就在他要掏钱付账时,胤祥把他拦了下来,并且指着其中的“秋”字说:“这个字看起来有点不对劲吧?”胤禛仔细一看,这个“秋”果然有问题。



这名摊主将“秋”写成了“火禾”,也就是把两边给写反了,不过这个“秋”字写反了之后,居然别有一番韵味,胤禛一时间也没有看出来。

而那个摊主生怕这两人不要这四个字了,赶忙拿出书来翻找,在书上找到了这个字的出处。



原来这个叫“异体字”,是从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中选出来的字,欧阳询就非常喜欢这么写,刚才这个摊主拿出来的就是欧阳询的文章。

其实这种写法胤禛也有所耳闻,但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异形字,居然是在杭州城的一个地摊上。



胤禛感到很奇怪,这个摊主写得一手好字,又懂得这些东西,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人,他为什么不去考取功名呢?

胤禛向这个摊主问出了这个问题,这个摊主一边收拾东西,一边不甘心地说:“我也想去参加考试啊,可我如果不做这笔生意,我一家人就没饭吃了。”



全家人就靠着这个书生养活,如果他想考试,就做不了生意了。

还没等他考中,就先饿死了,那这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胤禛很同情这个书生,他将自己手里的银子全部拿出来,交给这个摊主。这个书生摊主很惊讶,急忙推辞,胤禛还是硬是塞给了他。



胤禛告诉他:“拿这些钱回家学习,等你考中功名的时候,你我自会相见。”

趁着那个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胤禛拉着弟弟就走了。

其实胤禛也只是随心而行,他并没有真的指望这个书生考中功名,毕竟那功名也确实不是想考就能考中的……



攻守易势

胤禛办完杭州的差后就回北京了,至于那个被他资助过的书生,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此时已经到了夺嫡的最后时刻,康熙已经没几年时间了。

最终,胤禛靠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康熙的器重,成功继承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在雍正登基的第一年,他就开了一次恩科,希望能得到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官员。但是由于发生了“科场舞弊”,所以效果并不好。

雍正二年,还有一次科举考试,考生们前来参加殿试时,雍正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还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正是当年那个摊主。



雍正皇帝将他留了下来,让他去了翰林院。进入翰林院的官员,都必须进宫见一次皇上,知道皇上长什么样。

当轮到这个书生面圣时,他被吓了一跳,当年的恩人居然是当今皇上。

雍正让他不要害怕,随后就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和字,但是他写成了“口禾”。



这个书生已经无法思考了,他不知道雍正写这个是什么意思,以为他是写错了。

雍正见他是这个反应,就写了一道诏书,让他带着诏书去找浙江巡抚黄叔琳。等回到杭州他才知道,那诏书上写着,让他在涌金门外再卖三年字才能去当官。

这时候书生才明白过来,原来那是个异体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